教育收费争议再起:智慧校园系统与空调电费该由谁买单?

发布时间:2025-10-25 09:04  浏览量:3

近日,湖南邵阳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因向学生收取每人每年240元的“智慧校园系统”费用引发争议。家长质疑,该系统仅用于食堂刷脸支付、门禁记录等基础功能,且已连续收费三年,累计金额或超百万元,存在不合理性。与此同时,长沙部分小学统一安装空调后,电费由家委会单独收取的做法也引发讨论。教育收费的边界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焦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件梳理:智慧校园收费争议

1. 收费项目与家长质疑根据家长反映,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自2022年起推行“智慧校园系统”,要求学生每年缴纳240元费用,用于安装教室门口的刷脸视频通话装置,并声称该系统可替代手机实现家校联系。家长质疑两点:

- 功能必要性:系统功能与食堂消费、门禁记录等基础服务高度重合,且后者无需额外收费。

- 自愿性存疑:尽管校方称“自愿缴费”,但每班约80%的缴费比例暗示隐性压力,部分未缴费学生或面临使用不便。

2. 校方回应与教育局介入校长戴作维解释,收费项目实为“刷脸通话装置”,旨在防范电信诈骗并加强管理,食堂系统独立运行不收费。武冈市教育局已启动调查,承诺月底前公布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联案例:校园收费乱象屡见不鲜

1. 人脸识别收费争议广东梅州市某中学曾因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向学生收取100元/年费用,被指将管理成本转嫁家长。尽管校方强调“自愿”,但家长担忧未缴费者可能被区别对待。类似案例中,多地教育部门明确要求此类技术应用应由财政保障,而非向学生收费。

2. 空调电费的家委会角色争议长沙小学统一安装空调后,电费由家委会单独收取。根据《福州市教育局关于严禁通过家委会违规收费的通知》,空调电费属于学校公用经费范畴,禁止转嫁家长。类似规定在湖南、广东等地亦有明确要求。

争议核心:教育服务的边界与责任

1. 技术应用的合理成本分担智慧校园建设本应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但需明确费用承担主体。若系统功能确属教学管理必要范畴,应由财政或学校经费覆盖;若涉及商业合作或增值服务,则需严格审批并公示成本明细。

2. 家委会的“中转站”角色争议家委会本应为家校沟通桥梁,但在部分案例中成为学校违规收费的“工具”。专家指出,家委会无权代收与教学无关的费用(如空调电费、教辅材料费),否则涉嫌违反《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3. “自愿原则”背后的隐性强制多地案例显示,“自愿缴费”常因群体压力演变为事实上的强制。教育部门需细化监管标准,严查以“自愿”之名行创收之实的行为。

法规与整改方向

- 政策依据:教育部明确要求,学校不得擅自设立服务性收费项目,严禁通过家委会转嫁成本。智慧校园建设费用若涉及公共服务,应纳入财政预算。

- 整改建议:

1. 透明化收费流程:公示费用明细及用途,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2. 强化问责机制:对违规收费的学校及责任人追责,典型案例公开通报。

3. 技术普惠导向:政府应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避免让家庭承担本应由公共财政覆盖的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智慧校园”到空调电费,教育收费争议的本质是公共服务属性与市场化操作的边界问题。当技术便利成为收费借口,当“自愿”异化为群体裹挟,教育公平的底线便面临挑战。唯有通过强化监管、厘清责任,才能让校园回归育人本质,让家长不再为“隐形账单”焦虑。

事件进展:截至发稿,武冈市教育局仍在调查中,公众期待权威部门尽快回应质疑,为同类问题提供处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