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5大危害?很多人不知道!低压过于这个范围,或危险?
发布时间:2025-10-25 12:17 浏览量:2
小区退休教师李叔今年65岁,每天早上都去广场打太极。
跟棋友们聊天时总爱说:“你们看老王,血压高得天天吃药,我这低血压,吃嘛嘛香,根本不用操这心!”
前阵子听楼下说血压再降点更养血管,他立马开始简餐,连早餐的馒头都从两个减到半个,说要轻食控压。
结果上周二晨练时,刚打完一套太极转身拿水杯,突然觉得天旋地转,腿一软就往石凳上倒,幸好旁边练剑的张大爷一把拽住他,不然后脑勺磕在石凳上,后果不堪设想。
送到医院一测,医生说这已经是典型的低血压了。
他还一脸疑惑:“不是说血压高危险吗?我这低了怎么还晕倒了?”
其实像李叔这样的人真不少,不管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还是讲究轻食养生的年轻人,大多觉得低血压比高血压安全。
可事实恰恰相反,当血压低于临界值时,身体里的器官就会开始缺营养,5大危害会悄悄找上门。
一
第一个危害就是大脑缺氧。
咱们的大脑特别耗血,每天需要全身20%的血液来供应氧气和营养,而血压就是推动血液流向大脑的“动力泵”。
一旦血压低,大脑的供血量会直接减少,就像家里水管压力不够,水龙头出水量变小一样。
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头晕、眼前发黑,比如从椅子上站起来晕、早上起床穿衣服晕,严重的时候还会头痛、记不住事儿。
医生说,要是李叔这次没被拽住,不仅可能摔破头,还可能因为大脑长时间供血不足,增加脑梗的风险,这可比偶尔头晕严重多了。
第二个危害是让心脏超负荷工作。
很多人以为血压低,心脏就不用使劲跳了,其实正好相反。
血压低意味着血管里的压力不够,心脏得更用力地收缩、泵血,才能把血液送到手脚、肾脏这些远的器官。
就像本来用中等力气就能推的三轮车,现在得使出全身劲推,时间长了,心脏肌肉会越来越累,容易出现心跳乱、胸口闷、胸口疼的情况,甚至慢慢发展成心力衰竭。
有数据显示,长期低血压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血压正常的人高15%。
第三个危害容易被忽视,伤肾脏。
咱们的肾脏就像身体的“过滤器”,靠血压把血液“压”进肾小球,才能过滤掉体内的废物,形成尿液排出去。
如果血压一直偏低,肾脏的供血量不足,过滤功能就会下降,废物排不出去,会在体内越积越多,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出现慢性肾病。
医生给李叔做检查时,就发现他的尿里有蛋白,说再拖下去,可能要面临更严重的肾脏问题。
第四个危害对中老年人来说尤其致命,跌倒风险翻倍。
中老年人本身骨头就脆,平衡能力也不如年轻时,一旦因为低血压头晕、站不稳,很容易摔倒。
别小看这一摔,很多中老年人摔完后会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术后不仅恢复慢,还可能引发肺炎、血栓等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内的死亡率能达到20%。
李叔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幸好张大爷拉了我一把,要是摔断了髋骨,我这后半辈子怕是只能在床上过了。”
第五个危害会让内分泌乱套。
血压和内分泌系统是互帮互助的,比如肾上腺会分泌激素帮着调血压,甲状腺激素也会影响血管收缩。
如果血压长期偏低,会打乱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肾上腺可能会因为“要帮着升血压”而过度工作,导致激素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也可能受影响,出现怕冷、没力气、体重忽上忽下的症状。
李叔就说,最近总觉得手脚冰凉,以为是天气冷,没想到跟低血压也有关系。
二
其实低血压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和爱养生的年轻人,别再犯李叔这样的错。
①别盲目控盐控食,很多人以为“少吃盐、少吃主食能养生”,但盐能帮着维持血容量,主食能提供能量,每天盐控制在5克左右就好,不用完全不吃;
②起身要慢,早上起床别一骨碌爬起来,先躺30秒,再坐30秒,最后站30秒,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③要多喝水,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能增加血容量,帮血压稳住。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
如果出现过头晕、眼前发黑、站不稳的情况,或者每次量血压都低,不管有没有不舒服,都要先去医院检查,别自己在网上查资料、乱吃药,也别像李叔那样盲目调整饮食。
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营养不良,也可能是心脏、内分泌出了问题,只有医生才能找出根源,给出正确的调理方案,盲目自查自治,很可能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