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医生劝告糖尿病患者:宁可在家喝糖水,也别去做5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25 12:32 浏览量:3
深秋一到,气温一降,糖友们最容易干的一件事是什么?不是按时吃药,也不是规律运动,而是——“踩坑”。
有位老李,血糖控制得好好的,结果霜降后在户外晨练,昏倒在公园长椅上,血糖低到3.1毫摩尔/升!医生看了一眼直摇头:“真不如在家喝杯糖水!”霜降之后,气候变化不仅影响情绪,更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是一种“隐形考验”。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经验之谈,有5件事,糖友宁可喝糖水,也千万别去做。
很多人习惯秋冬清晨去公园转一圈,觉得空气清新、阳气上升,殊不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做法简直是“拿命锻炼”。
霜降节气后,早晨气温骤降,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空腹晨练,血糖尚未补充,运动消耗反而加重低血糖风险,轻则头晕眼花,重则晕厥昏迷。
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常常受损,体温调节能力降低,这就导致他们对冷刺激的“反应迟钝”,一旦出现低血糖或心律异常,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医生建议,运动最好安排在上午9点以后,有阳光、气温回升时进行,并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
“霜降进补,来年打虎。”这句老话可不是对糖尿病患者说的。每年霜降前后,不少人把人参、鹿茸、黄芪、阿胶等补品往家里搬,甚至炖汤泡酒一条龙,结果血糖飙升,肾脏吃不消。
中医讲秋冬养阴,但并非人人适补,尤其糖尿病人,多已属于代谢异常、脾胃虚弱者,盲目进补反而加重病情。很多补品中含有天然糖分或促进代谢的成分,容易导致血糖波动,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医生强调:与其吃补品,不如调整饮食结构,注重均衡营养。蛋白质可适度补充,但应选择低脂肪、高生物价的食物,如鸡蛋清、豆制品、瘦肉等,搭配蔬菜与粗粮,让身体“温和过冬”,而非“火上浇油”。
一到深秋,不少人开始泡脚养生,觉得热水泡脚能驱寒、助眠、通络。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件小事却可能引发大祸。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性病变,足部感觉迟钝,热水烫伤却毫无知觉。一些患者泡脚时水温超过45℃,结果脚底皮肤被烫伤,继而感染、溃烂,严重者甚至发生截肢。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泡脚要“讲规矩”:水温控制在38~40℃之间,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泡前先用手背试温,泡后及时擦干并检查脚部有无破损。足部护理要像护理婴儿一样细致,这不是夸张,而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
“最近测了几天,血糖都正常,是不是可以不吃药了?”这句话在门诊里出现的频率太高,尤其到了秋冬季,一些患者因饮食减少、运动增多,短暂出现血糖下降,就自作主张停药——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即使暂时血糖控制良好,也不能说明胰岛功能恢复。擅自停药会导致血糖反弹,甚至引发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酮症酸中毒。而秋冬季由于基础代谢率提高、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反而更容易导致血糖波动。
医生建议,血糖控制良好固然是好事,但是否减药、如何减药,必须在医生评估后进行。科学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才能安全过冬。擅自停药,就像冬天不穿棉衣,自以为勇敢,其实是拿身体开玩笑。
“霜降之后,火锅走起!”这是不少人的“秋冬仪式感”,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口火锅可能是“滚烫的陷阱”。
高温、高油、高盐、高糖,是火锅常见的“四高配置”。尤其是火锅汤底多含饱和脂肪与大量钠盐,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血脂紊乱,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同时,过辣刺激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出现胃轻瘫、便秘等消化问题。
医生提醒:火锅可以吃,但得换种方式吃。选清汤底,少蘸酱料,多蔬菜少肉类,控制食材分量与时间间隔,避免暴饮暴食。真正的健康不是拒绝美食,而是懂得节制。糖尿病不是“饮食监狱”,而是“饮食自律”。
除了上述五件事,糖尿病患者在霜降以后的生活中,还要注意一些“隐性风险”。穿得太厚导致出汗多、血糖低而不自知;夜晚室温太低,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血糖稳定;还有,秋冬情绪低落,易诱发应激性高血糖,这在老年糖友中尤为常见。
很多患者秋冬开始补充维生素D,虽然利于骨骼健康,但如果同时使用某些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类药物,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加重。任何补充剂的使用都应提前咨询医生,并定期监测血糖与电解质水平。
冬天对糖尿病人来说,不仅是季节的寒冷,更是管理的严峻考验。很多人以为血糖是“吃出来的”,其实更多时候是“懒出来的”“误会出来的”“不当调整出来的”。
医生强调:糖尿病不是一种单纯的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挑战。霜降之后,如果你能做到不乱补、不乱动、不乱吃、不乱停药、不乱泡脚,你就已经赢了大半个冬天。哪怕偶尔血糖低了,喝杯糖水也比犯错强。
所谓“宁可喝糖水”,不是鼓励放纵,而是提醒糖友:在高风险时刻,适度补糖比盲目坚持更明智。健康不是一味控制,而是灵活、科学、持续地管理。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张志强,李芳,王建军,等.糖尿病患者冬季血糖波动特点与管理策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2):845-849.
健康声明: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所涉及疾病症状、治疗建议等均需结合个体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切勿根据网络信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