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宁可在家喝糖水,也别去做5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25 15:00 浏览量:2
每年一过霜降,内科门诊里血糖飙高的患者就扎堆出现。有的来得凶猛,直接并发感染;有的隐匿慢性,一查才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破表。这个节气,对糖尿病人来说,真不是“过冬前的风花雪月”,而是一次全身代谢的考验。
说得直白点,很多人并不是输给了糖,而是输给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五件“看起来无害”的事。这些事我年年讲、月月说,但总有人不听劝,等到问题来了,才后悔莫及。
霜降,是阳气渐收、阴气渐盛的节气节点。从中医角度讲,这是人体“阳气入藏”的关键时机。《黄帝内经》早就说过:“秋冬养阴”,这不是一句老话,而是一种生理规律。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阴虚火旺、气阴两伤者居多,一旦季节转换不当,内外夹击,病情就会失控。有人问我:“医生,我血糖控制得挺好,怎么一到霜降,就开始心慌、口干、夜尿频?是不是药不管用了?”我只能苦笑。这不是药的问题,是人出了问题。
很多糖尿病人到了霜降,喜欢早起锻炼。你不要听小区广播里喊“每天清晨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那是对健康人说的,糖尿病人一早寒气未散就去晨跑,寒邪直入肺腑,诱发呼吸道感染不说,还可能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糖飙升。
我见过一位老年患者,秋冬清晨坚持快走两小时,结果一次低血糖晕倒在公园,送来时已经意识模糊。身体不是机器,不能用“毅力”去强撑季节的冷酷。
中医讲“顺时养生”,就是要根据自然节律调整生活方式。霜降之后,很多人爱吃火锅、烧烤,觉得热乎、解馋。
这对糖尿病人来说,是致命诱惑。高脂、高盐、高糖,这三高饮食组合,是血糖、血脂、血压“三座大山”的催化剂。更糟的是,吃完火锅还配点啤酒,血糖波动像过山车,根本控制不住。
《本草纲目》记载:“甘肥厚味,损人五脏。”现代研究也早已证实,高脂饮食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让本来就脆弱的胰岛功能雪上加霜。
有时候我宁愿患者在家喝一杯糖水,也不愿他去吃一顿重口味火锅。至少糖水你能计量,火锅你根本不知道吃进去多少负担。
还有一些人到了这个时候,习惯关窗闭户,说是“防寒保暖”。这做法确实保了暖,但也保住了细菌和病毒。空气不流通,呼吸系统压力倍增。糖尿病人本就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一旦肺部感染,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见过不少病例,感冒一场,血糖飙上20,甚至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紧急。中医讲“肺主气”,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乱。秋冬之交,肺气本就虚弱,若再闭塞不通,等同于自毁屏障。
我一直强调,保暖不是封闭,空气要流通,阳气要流转,不然就是“暖而不阳”,反而更伤身。
说到穿衣,不得不提另一个误区——“秋冻”。本来“秋冻养生”有其道理,适度冻一冻能提升免疫力。但这个“冻”,不是你穿单衣、露脚踝、光着头在风里走。糖尿病人的末梢循环差,一冻就伤筋络,轻则麻木,重则冻伤、感染。
我曾接诊一位年轻糖友,霜降后坚持穿运动短裤,结果脚趾红肿、化脓,最后发展为糖尿病足。那种疼痛,不是普通人能体会的,连走路都成了问题。这种时候,哪怕你喝点糖水暖身,我也比你去“硬抗秋风”更放心。
再一个,就是很多人到了这个季节,忽然想“进补”。
什么阿胶糕、鹿茸酒、当归炖鸡轮番上桌。可糖尿病人多属阴虚夹热、痰湿内生,这些大补之物,反而助火生痰,堵住脾胃之路。补得不当,不但血糖上升,还可能引起口干、便秘、舌苔黄腻等“上火”症状。
《伤寒论》有言:“虚而受邪者,补之则邪气愈炽。”这是对补养误区最好的提醒。补,不是堆砌营养,而是调和阴阳。尤其是糖尿病人,宜清补、慎热补、忌燥补。
我常建议患者,霜降后不如喝点山药芡实粥,健脾固肾,既养阴又不助热,还有助于平稳血糖。这种“补”,才是中医讲的“以养为主,以守为先”,不求速效,贵在持久。
有些人不信邪,觉得现代医学强大,吃点药就能压住血糖。可现代药物再先进,也追不上你生活方式的混乱。我一直认为,糖尿病不是“药病”,而是“人病”——你的身体在为你过去的选择买单。
霜降之后天寒地燥,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很多糖尿病人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躁、失眠、心烦意乱。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血糖波动影响神经系统的表现。中医讲“心主神明”,心火一动,神乱则形乱,形乱则病生。
我总说,睡不好、情绪燥,不是小事,是身体在报警。那些忽略情绪管理的糖友,往往病情发展得更快。
如果你问我霜降之后糖尿病人最该做什么,我的答案永远是:守。守住规律的生活节奏,守住温暖的衣食住行,守住平和的心气。有时候,“不做”比“多做”更重要。
宁可在家喝糖水,也别去晨练、吃火锅、关窗、秋冻、乱补。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多年临床经验换来的教训。糖尿病是一场持久战,霜降之后,是防守战的开局。
不要等到血糖失控、并发症找上门,才明白“节气无情,身体有价”。这个节气,说白了,就是一场身体与季节之间的博弈。输赢,在你每一个选择之间。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王海燕,陈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伴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10):88-91.
[2]王玉林,张志强,刘红.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3,29(15):123-126.
[3]周丽,李建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路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45(03):301-305.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