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糖尿病人停止食用,比甜食还伤血管,最好早点忌口

发布时间:2025-10-23 01:55  浏览量:2

吃东西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些人不吃糖,少吃肉,管住嘴、迈开腿,每次体检结果都挺好;但也有人明明嘴巴够“乖”,偏偏血糖总是高得离谱。

很多时候,不是“甜”在作祟,而是一些看起来“没那么甜”的食物,背地里干的事更狠。尤其是糖尿病人,真得多长个心眼,别光防糖,得防住那几样“披着羊皮”的家伙。

糖尿病这个毛病,最怕的不是血糖高一点点,而是它悄无声息地对身体搞破坏。特别是对血管,一点不客气。血管这东西,正常的时候没人在意,堵上了、破了、弹性没了,才知道麻烦大了。

而一些常见的食物,恰恰是专门跟血管“过不去”的。不是糖果,不是冰激凌,是那些天天有人吃、处处都在卖的——速食、加工食品,还有反式脂肪酸。

有些人觉得,泡面多香啊,香肠好吃啊,速冻水饺省事啊,不就偶尔吃吃嘛。但事儿就出在这个“偶尔”上。糖尿病人本来就对血糖敏感,这类食品进到身体里,升糖速度贼快,而且后劲十足。跟吃几口蛋糕比起来,它们“杀伤力”更大。

有研究表明,加工食品摄入过多,会显著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心血管类问题。法国一项持续9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跟踪了近10万人,结果发现,超加工食品每多摄入10%,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5%以上。这数据不是随便说说,是实打实地统计出来的。

加工食品最大的问题,不是“加工”本身,而是它为了保质、好吃、成瘾,在里面加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像磷酸盐、防腐剂、色素、香精,还有盐、油、糖的比例,远比家常菜高得多。

摄入多了之后,不止让血糖不稳,更会让胰岛功能加速衰退。胰岛素本来就不够用了,还得拼命应付这些“异常来客”,时间久了,胰岛疲劳不可逆。你说这不是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吗?

而反式脂肪酸,那更是“血管杀手”。它常见于起酥面包、人造奶油、饼干、薯片、快餐油炸类食品里。对健康人来说,吃多了都容易引发炎症、胆固醇异常,对糖尿病人就更致命了。

反式脂肪酸进入体内,会降低“好”胆固醇水平,增加“坏”胆固醇,不仅升高血糖,还会让血管壁慢慢失去弹性,形成斑块,最终演变成动脉粥样硬化。而糖尿病本身就让血管修复能力变差,等于是落井下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早就把反式脂肪酸列入重点监控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也呼吁各国逐步淘汰这类脂肪。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哪些食物含有它。像“人造黄油”、“植脂末”这些名字,听起来无害,实际却是反式脂肪酸的“大本营”。

餐厅里的炸鸡、便利店的曲奇、甚至某些咖啡里的“奶球”,里面都有它的身影。糖尿病人一旦没留神吃进去了,血管的损伤是静悄悄、持续性的,一点征兆都没有。

速食产品听着方便,但营养密度低,碳水化合物含量极高,一吃血糖就飙。而且这类产品通常纤维素不足,饱腹感弱,吃完没多久又饿,结果就是越吃越多、越吃越快。血糖波动频繁,胰岛素就得频繁“救场”,糖代谢越发紊乱。

加工肉类问题也不少,像午餐肉、火腿肠、培根这些,看着肉感十足,其实加了大量淀粉、增稠剂、亚硝酸盐等,口味重、脂肪高,对心脑血管和肠道黏膜都是负担。

还有不少人觉得,饮食只要控制“糖”的摄入就够了,甜点不吃,汽水不喝,就以为稳了。但其实,糖只是问题的一部分。真正影响血糖波动的,是整个饮食结构。像高脂、高盐、高热量、低纤维的组合,比起单纯的“甜”,更容易让血糖上上下下像过山车。而这类结构,恰恰就是加工食品的“主打特色”。

不少医学机构也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盯着血糖表,更应该关注血脂、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真正把人送进医院的,往往不是空腹血糖9.0,而是糖尿病引起的心梗、脑梗、肾衰竭。这些并发症,跟血管状况密切相关。而饮食,是决定血管好坏的根源之一。想守住血管这道防线,得从嘴巴上严一点。

不管是吃方便食品、加工肉类还是饼干、薯条,大多数人给出的理由都是“偶尔吃吃”,“就这一顿”。但糖尿病的损伤是长期积累的,这些“偶尔”加起来,就是身体慢慢垮掉的开始。尤其是年龄大了之后,身体代谢慢,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很多负担就更容易留下来。再加上本身血糖控制不好,伤害只会更严重。

也有人说,天天做饭太难了,工作忙,顾不上。可以理解,但不是所有选择都非黑即白。做饭也可以简单健康,比如蒸蛋、煮青菜、拌豆腐,用天然食材替代加工制品,用好油、少盐、不用味精,慢慢地,身体也会给出反馈。

一开始可能觉得没味道,时间久了,反而能吃出真味来。饮食这事,真的没有捷径,唯一靠谱的,就是踏实。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觉得太夸张,难道吃个泡面就要命?其实不是泡面本身,而是它代表的那一类“低营养高负担”的食物。

如果一顿偶尔吃,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成为生活常态,对糖尿病人来说,等于每天都在赌博。有些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很努力,结果心血管还是出事了,多半问题就出在这类食物上。还有别迷信所谓的“无糖食品”或“低糖零食”,很多只是换了种糖、换了说法。

比如用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这些“代糖”来替代蔗糖,看起来血糖反应低,但吃多了照样影响代谢。特别是加工过程复杂的“无糖曲奇”、“无糖月饼”,一样油脂高、热量高,还不如吃几块玉米馍来得实在。

糖尿病不是靠节食就能控制的病,更不是靠某种“神奇配方”能逆转的,它靠的是每天生活里一个个“微小但重要”的选择。看标签、选原味、远离加工、减少外卖,这些小动作,是把血糖稳住、把血管护住的关键。谁都不想血管堵住那一天,才知道哪些食物不能碰。

糖尿病是慢病,饮食是慢功夫。别等身体出问题了,才开始后悔。与其相信广告里的“降糖神器”,不如把餐桌上的“地雷”一个一个排查出来。不是不让吃,而是学会“怎么吃”“吃什么”,特别是别再把速食、加工食品当家常便饭了。这不是矫情,是经验。

很多人控制血糖不理想,就是栽在“嘴上”。每天明明吃不多,但吃的都是不该吃的。血糖虽高,但真正“毁血管”的,是那些藏在速食和反式脂肪里的杀手。看起来没啥,吃下去之后,全身都知道出事了。糖尿病人想稳住血糖,保护血管,第一步,真得从餐桌上把这些“假好吃”踢出去。

参考文献:
[1]张文宏,李惠珍.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6):481-485.
[2]王志勇,陈芳.加工食品对代谢疾病影响的研究[J].中华营养杂志,2023,45(5):432-437.
[3]刘静,赵红.反式脂肪酸摄入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30(9):678-682.
[4]韩丽娜.糖尿病并发症与饮食结构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24,62(3):52-56.
[5]李雪,许晓蕾.高脂饮食与胰岛功能受损的机制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43(4):3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