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萨一世艾文:在中国孩子的餐盘里,重新发明披萨
发布时间:2025-10-27 13:55 浏览量:1
(披萨一世创始人艾文)
采访间里,披萨一世创始人艾文语气平和,却字字铿锵。他面前的桌面上,仿佛不只是一份采访提纲,更是一张绘制了十二年的战略地图。从校园档口起步,到如今拥有超过130家门店、获得资本战略投资的连锁品牌,他带领披萨一世走了一条几乎无人踏足的路,专注做“更适合中国孩子吃的披萨”。
这个定位,并非一开始就刻在品牌的基因里。艾文坦言,创业初期也曾学习必胜客的“欢乐餐厅”模式,试图打造适合中国家庭的西餐场景。然而,在市场的真实碰撞中,他们发现进店的客人“以孩子为主”。
这一看似微妙的差异,成了品牌命运的转折点。他们意识到,与其泛泛地做“家庭欢乐餐厅”,不如精准锚定“3-15岁孩子及其家长”这一庞大群体。这与必胜客等品牌试图覆盖全年龄段家庭的“大而全”模式形成鲜明反差,选择了一条看似更窄、实则更具穿透力的路径。
破解披萨的“健康原罪”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艾文回顾道。品牌的本质是通过受众的精准化,结合儿童与家长的双重画像,对消费场景进行重构。披萨不再仅仅是朋友聚会、情侣约会的选择,而是成为“家庭轻正餐”、“亲子互动”甚至“生日会”的核心载体。这一转变,也标志着西式快餐从工业标准化产物,转向为需要深度文化适配的消费品。
然而,战略的转折仅是开始。要让精明的家长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买单,就必须直面披萨品类长期存在的“健康原罪”——高油饼底、加工肉料与高钠酱料构成的营养负担。艾文的破题思路,是从底层食材到制作工艺完成一场价值重塑。
譬如以36小时低温发酵的饼底替代工业速发酵母,提升消化舒适度与麦香;以天然奶酪与定制酱料降低添加物与钠含量;并在配料中提高蔬果比例,让健康从理念落地为可感知的细节。
(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榴莲甜度是否达标)
他将对榴莲披萨的苛求视为一个范本:“我们全部采用泰国金枕榴莲,甜度必须达到28°Brix以上。”这不仅关乎风味,更是一种宣言:健康与美味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并存的品质底线。这种对产品力的坚持,最终转化为用户信任的基石,推动会员复充值率高达85%。
产品理念的落地,离不开一套精密的产品架构。细看“披萨一世”的菜单,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密的产品架构逻辑。品牌将披萨系列明确划分为“掌柜推荐”“肉食主义”“素食主义”等类别,形成清晰的价格带与功能分区。
7英寸定价22-35元,10英寸落在45-58元区间,12英寸则上探59-78元,大部分15英寸产品定价达128元。其中,明星单品“爆浆榴莲披萨”更是突破常规价格体系,10英寸款定价128元,12英寸款达168元,承担起拉升均价与品牌价值的任务。
(双拼披萨)
这一布局,正是艾文所强调的“引流品-常规品-明星单品”三层产品策略的直观体现。既有22元的7英寸奥尔良烤鸡披萨作为低门槛引流产品,也有年销超十万份的双拼披萨作为走量担当,更高阶的爆浆榴莲披萨、底特律麻辣牛肉披萨等创新口味则定位为高毛利旗舰,共同构建出兼具覆盖力与盈利性的产品矩阵。
(底特律麻辣牛肉披萨)
相较于尊宝披萨等以性价比和经典款为主的传统打法,披萨一世通过打造高辨识度的明星单品,成功突破了价格竞争陷阱,实现了品牌溢价。而在小食部分,品牌则几乎全线控价在个位数区间,意图将其作为高频、低决策门槛的附属品类,有效提升客单价与整体营业额。菜单上“手工拍饼、面团36小时低温发酵”等工艺标注,更将健康理念转化为消费者可直观理解的价值语言,完成从功能到心智的关键沟通。
可复制的“创新流水线”
支撑这一产品体系持续演进的,是一套系统化的研发机制。艾文将其总结为三个维度。
首先是数据化的需求捕捉与消费者反馈闭环。披萨一世通过订单系统与社媒舆情监控,实时追踪儿童消费趋势,当某类产品搜索集中便触发立项,并结合顾客的季度满意度评分持续优化单品。
第二是配方与工艺的深度标准化。这不仅关乎口味一致,更是对健康属性的技术攻关。披萨一世将核心工艺彻底模块化,比如水果披萨的饼底严格遵循高筋与低筋面粉4:1的黄金配比,榴莲、菠萝等馅料则实现克级精准投料,从源头锁定风味的稳定性。
(披萨一世选用新西兰进口的马苏里拉奶酪)
在供应链端,品牌通过中央厨房对预发酵面团、特制芝士等核心原料进行统一配送,极大简化门店操作,确保出品效率与品质下限。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其专利性发酵技术的应用。
(披萨一世中央厨房一角)
通过0~2℃低温长达36小时的慢发酵工艺,有效减少后期加工中的油脂添加,同时充分激发小麦的自然回甘与香气。这套系统化的工艺工程,在实现健康升级的同时,也与市面上主流的速发酵工艺形成鲜明代差。
第三是小批量试错与全链路风险预控。任何新品上市前,都需经过内部测评、直营门店试销两道关卡。当试销复购率达到45%左右,才会推向全国。配合月度上新与动态淘汰机制,以及中央集采带来的约18%的成本优化,确保新品毛利率稳定在60%左右。这套“立体闭环”系统,让披萨一世的创新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可预期、可复制的活水循环。
6-12个月回本的模型哲学
精密的产品架构,最终需要极致的单店模型来承载其商业价值。作为实战派创业者,艾文对单店模型的思考极为务实。
他将极致单店模型归结为三个关键变量的协同,收入端(客单价×客单数)、成本端(严控毛利率)和结构端(压缩固定成本)。通过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实现健康现金流并缩短加盟商的回本周期。目前,披萨一世的单店回本周期集中在6-12个月,甚至有极端案例缩短至2个月。
在选址策略上,“披萨一世”深度融合了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其清晰的品牌定位。正因为目标客群画像高度聚焦于家庭,其选址逻辑反而回归本质——紧密围绕3至15岁孩子的日常活动半径展开。
(披萨一世标准门店内景)
以品牌大本营青岛的19家门店布局为例,这一策略体现得尤为清晰:一类门店深耕社区与学校周边,嵌入家庭的日常动线,做“步行可达”的生意;另一类则落子成熟商圈或交通枢纽,借助天然客流与商业氛围,同时优化到店体验与外送效率,实现“近场”与“远场”消费场景的双重覆盖。
对于餐饮行业“连而不锁”的顽疾,艾文分享了他在供应链、运营和服务三方面的强管控体系。供应链上,通过集约化采购(成本降低约15%)和智能进销存系统实现统配统管;运营上,通过操作手册(将制作误差降低至3%)、运营督导和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标准化;服务上,通过体验标准化、30分钟便民服务圈和48小时投诉处理机制维护品牌口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四位一体”的加盟商服务体系与多达108项品牌落店支持体系。从选址评估、门店设计到开业营销、日常运营,总部35个专业岗位提供全程一对一支持。督导甚至会以“神秘顾客”身份不定期巡检,确保反馈数据的真实性。
(披萨一世在2025西式快餐产业大会上被评为:创新价值品牌奖、大众喜爱品牌奖)
2024年9月完成外卖运营改革后,披萨一世在多个区域实现销量登顶,数字化系统是背后的关键功臣。艾文透露,通过智能集成系统,在订单管理、配送优化、用户数据沉淀与分析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赋能,使得单店订单量和营业额最高提升了60%。
尽管目前仍主要依托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但披萨一世已拥有宝贵的自有用户资产,超32万储值会员(储值门槛不低于200元)。这些会员的消费数据为产品研发和营销活动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过,当被问及“如果披萨一世是一家餐饮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是什么”时,艾文的答案出乎意料地回归到人本身。“我认为核心技术首先是人,人永远是核心技术。”他强调,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才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披萨一世在内部常采用师徒制、赛马制与合伙制,与人才紧密绑定,共同发展,共享果实。
当然,品牌的护城河同样建立在餐饮流程的模块化、数据化,定位的差异化,以及对孩子群体的深耕之上。通过供应链与运营的数字化整合,披萨一世构建了坚实的加盟模式竞争壁垒。
1500家店的野心与支撑
36氪研究院的《2025年中国披萨行业研究及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披萨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达48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771亿元。随着这条赛道的热度持续攀升,市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资本的目光因此更加聚焦于那些具备清晰差异化定位和强大复制潜能的品牌。
正是在这一行业背景下,获得中食民安与小数据创投的数千万元级战略投资后,披萨一世不仅获得了资金,更在供应链优化、研发中心建设和拓店资源上获得了强力支持。资方明确了极具挑战的开店目标:2025年新开100家,2026年新开200家,五年内新开1500家。艾文透露,今年已超额完成目标,年底门店数预计突破200家。
在资本眼中,餐饮品牌的新价值如何衡量?艾文的答案是:“单店盈利模型是否健康持续,可复制性是否强,这是最底层的逻辑。”披萨一世通过高质量的加盟、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优化,构建了资本认可的品牌价值。
但艾文的野心还不止于商业成功。他发起“青岛国际披萨大师赛”,旨在建立以“36小时发酵、纯净水源”为核心的本土技术壁垒,挑战由外资品牌长期主导的披萨专家认知体系。
(2024年,艾文发起青岛国际披萨大师赛,并担任评委)
以必胜客、达美乐为首的外资品牌,凭借其先发优势、强大的品牌营销和标准化运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国人对披萨的认知。通过举办此类赛事,他不仅希望争夺行业话语权,推动披萨师职业化,更希望让消费者重新认知披萨是一种健康品类,并为公司储备创新人才。
关于品牌的终极形态,艾文展现出长期主义的视野。他将餐饮品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单店盈利模型、连锁加盟和资本化。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将“围绕更适合中国孩子吃的披萨不断研发和改良”。他更怀揣着一个未来的梦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走出国门,就剔除‘中国’这两个字,做‘更适合世界孩子吃的披萨’。”
回顾创业初心,艾文的回答真实得近乎朴素。“最初的初衷是因为懒惰,并且想要与家人有可以保障的经济基础。”他笑言,选择餐饮是因为这是最容易进入的赛道,选择披萨则是因为其毛利率和客单价足够高。
然而,初心会演变。今天的他,更希望与员工、合作伙伴,尤其是那些渴望在餐饮界一展所长的年轻人,共同制定长远规划,帮助他们成长。“我们希望在有限的人生短短几十年内,真正做好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非常小——为中国孩子提供健康、美味、实惠的披萨。”艾文说。
在这个看似拥挤的西式快餐赛道里,披萨一世没有选择与巨头正面争夺已有的存量市场,而是俯下身来,在一个看似微小、实则广阔的增量市场里,为自己开辟了一片蓝海。艾文与他的披萨一世,正是在中国孩子的一张张餐盘上,完成了一场关于披萨的“本土化”深潜与价值重构。他们的故事,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