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蔓延舒展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北区小学以课堂探路高品质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30 05:02  浏览量:1

在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走进课堂?10月28日,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年品质课程实验学校学术研讨活动(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北区小学专场),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来自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四川省教科院及高新区多所学校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课程改革与课堂转型的新路径。这场活动既是一次课堂展示,也是一场关于“课程品质”如何生长的思考。它标志着成都高新区以课程建设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正在向纵深推进。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北区小学是高新区首批“品质课程实验学校”之一。学校以“让生命蔓延舒展”为愿景,构建起以“蔓生课程”为统领的课程体系。

这一体系以国家课程为基石,逐层延展出“诗意生命课程、智慧生长课程、幸福生活课程”,并通过“生命课堂、生长社团、生活实践”三条路径贯通实施,形成“理念—结构—行动”一体化的课程生态。

“我们希望课程像紫藤一样自然生长——根深、枝展、花繁。”紫藤北区小学校长马宏韬说。课堂,正是这种“生长”得以发生的关键场域。

当天展示的多节课,是该校“蔓生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教师们在不同学科中,围绕学生真实学习情境展开探索,让课堂成为素养生成的现场。

科学智合课堂《微观生态创造家》倍受关注。教师郭红艳引导学生在虚拟与真实之间搭建“生态系统”。孩子们通过AI平台模拟池塘生态,调整动植物数量、观察能量传递,再在校园中动手制作生态瓶,记录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意识到,科学不仅存在于实验室,也在日常生活中。”郭红艳说。

在探究中,学生完成了从观察者到构建者的角色转变,理解了生态平衡与生命共生的概念,也让科学思维在真实体验中生根。

数学智趣课堂《儿童乐园》中,教师赵芡将乘法教学设计成闯关游戏。学生在趣味任务中逐步理解“相同加数”的数学本质,建立几何直观与模型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中思考,在表达中建模。”赵芡说。

在语文蔓思课堂《一粒种子的旅行》上,教师唐焘引导学生从绘本阅读出发,结合科学探究与生命教育,让孩子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体会生命的成长与延续。“我们希望孩子保持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中理解自然、表达情感。”唐焘说。

体育慧动课堂《绘·创造的投掷小能手》,将体育、美术、数学融合,学生测量场地、绘制投掷路线、创作器具,在运动中感受节奏与创意的平衡。“体育可以是有智慧的学习。”体育教研组组长彭商静说。

这些课堂各具侧重,却都指向同一目标——让学习真实发生,让素养自然生长。

银都紫藤北区小学的课程建设不是零散创新,而是系统推进。学校将“智汇科学、蔓思语文、艺韵美术、慧动体育、乐韵音乐”等纳入统一框架,形成多元互融的课程体系。

在实施层面,学校构建了以“参与度—思维深度—实践创新”为核心的课堂评价模型,并引入AI课堂观察系统,实现从学生表现到教师改进的精准反馈。

马宏韬表示,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增设特色”,而在于“回归课堂”,让课程真正成为育人方式的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郭华在点评中指出:“银都紫藤北区小学的课程顶层设计系统、课堂实施扎实、评价体系真实,体现了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可见与可生长。”

她认为,这种“从课程表到课程生态”的探索,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值得推广的方向。

从课程设计到课堂生成,从理念到行动,紫藤北区小学的实践,展现了成都高新区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高新区“品质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这所学校以课堂为原点,以课程为载体,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课程,不再只是教学计划的组合,而成为生命生长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自由、健康、舒展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