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降温,流感季预警:H3N2 毒株成主流 这些防护要点早了解早知道

发布时间:2025-10-31 09:48  浏览量:2

今年的冷空气来得比以往更凶猛,刚进十月,北方不少城市的气温就“断崖式”下滑。门诊里,发烧咳嗽的病人一拨接一拨,急诊科的床位几乎天天满员。

最让人头疼的是,今年流感有点“邪门”:不仅传播快,带来的并发症也不轻。特别是H3N2毒株,成了这波流感的“主角”,不少中老年人和小孩被“放倒”了。

那天上午,我刚坐下没多久,一对中年夫妻急匆匆地把母亲推了进来。

68岁的老太太三天前开始咳嗽发热,以为是感冒,硬扛着没去医院,结果前一晚开始喘不上气,连水都咽不下了。检查一看,肺炎+低氧血症,流感H3N2阳性。

她老伴一听,一屁股瘫在椅子上:“这不就是个感冒吗?咋能这么快就变重了?”这不是他们一个家庭的误判,而是很多人对流感的“轻视”,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尤其是H3N2。别看它不像新冠那样“火”,但它毒性更强、传播更快、恢复更慢。

尤其对老人、慢病人群、小孩来说,抓不住防护的“窗口期”,轻则卧床一周,重则住 ICU。这种病毒不挑人,只挑时机,一旦抓住机会,就能让你“躺着过年”。

说到底,流感真正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我们掉以轻心的态度。

说起H3N2,它其实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老面孔”了,但每年都在变脸。病毒变异比孩子换牙还勤快,它一变,我们之前的免疫力就可能不管用了。

今年的H3N2之所以“抢镜”,是因为它传播力强、潜伏期短,而且容易合并肺炎和心血管并发症。

在我门诊里,最近很多家长带娃来看病,一问症状:高烧、咳嗽、流鼻涕、全身酸痛,跟感冒一个样。

但有的孩子发烧到40度还不退,出现抽搐,甚至脱水、呕吐。流感一旦突破呼吸系统,“打游击战”打到全身,最可怕的不是发烧,而是它“偷袭”的那一下。

一个真实的例子:上个月,一个9岁男孩,高烧不退三天,家长以为是普通感冒,吃了退烧药就扛。送来时已经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看急诊时直接进了儿科重症监护。

后来确诊为H3N2流感合并病毒性脑炎。医生一句话把家长吓哭了:“再晚几个小时,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所以别再用“感冒而已”来安慰自己,H3N2不是你印象里那个打喷嚏、流鼻涕的小病,它是能“翻脸不认人”的病毒。

当然,不是说得了H3N2就一定会重症。问题在于,它“喜欢”找那些抵抗力差的下手。尤其是这几类人群:老年人、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孕妇、儿童

这些人本身身体“地基”就不稳,一旦病毒攻进来,很容易发展成肺炎、心肌炎,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我有个老病人,70岁,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平时喘得厉害。今年10月中旬刚降温那几天,他在菜市场被人传染了流感。

第一天只是咳嗽,第二天开始气喘,第三天送来医院时已经呼吸衰竭,不得不上呼吸机。病毒不讲情面,它对有“漏洞”的人群下手特别狠。

与其等病发了再“火急火燎”,不如提前把防线筑好。那防线怎么筑?从生活细节开始,不需要多复杂,关键是“持之以恒”。

第一步是“护体”。在我看来,流感季节的“护体”就像是给自己装上了“防风墙”。这堵墙靠什么搭建?靠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真正做到的没几个。

我有个同事,天天熬夜写报告、点外卖、不锻炼,结果流感季一来,第一个中招,发烧一周没缓过来。反倒是楼下那个天天晨练、按点吃饭的大爷,安然无恙。你说这是不是“身体的回报”?

身体是最诚实的账本,你给它时间,它就还你健康;你偷懒,它就让你卧床。

第二步是“阻断”。病毒传播靠空气飞沫,最怕“隔离”。开窗通风、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这些老办法,别嫌麻烦。尤其是在地铁、超市、学校、医院等密闭环境,戴口罩=多一层防护

别小看这个动作,我曾统计过门诊里确诊流感的病人,大多数都说自己“最近没戴口罩”。可见病毒就像“偷袭高手”,等你放松警惕,它就钻空子。

第三步是“识别”。很多人分不清感冒和流感,以为都差不多,其实差远了。普通感冒一般症状轻,不发高烧,头不怎么痛,身体还扛得住;流感则像是“感冒的进阶版”,发病快、烧得高、全身痛得像被车碾过,还容易引发一堆“连锁反应”。

我有位病人说得好:“这不是感冒,是病毒在我体内开派对。”的确,流感让人虚脱、乏力、没胃口,恢复期也更长。尤其是H3N2,更是“硬茬”,别指望靠“多喝热水”就能熬过去。

除了身体防护,“心理防护”也不能少。疫情这几年搞得人心惶惶,很多人一咳嗽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又中招了”。这种心理负担反而让人更焦虑、睡不好、免疫力下降,成了病毒的“帮凶”。

在我门诊,一个35岁的女性患者,没发烧没咳嗽,就是觉得“最近总担心得病”,结果一查也没问题,就是“焦虑型失眠”。我们聊了十几分钟,她才说:“我不是怕病,是怕传给孩子。”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提醒我们:心理健康,是免疫系统的“幕后军师”

要说预防的“黄金建议”,那就是:别等发病了才后悔,得病前就该重视。

比如合理营养,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E、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帮身体“补盔甲”。鸡蛋、深色蔬菜、新鲜水果、坚果类,都是“免疫力的粮草”。天气冷了,别再靠泡面、外卖凑合,你吃下去的东西,决定你“战斗力”几分。

再比如,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坚持每周三次快走或慢跑,能让免疫细胞“活跃起来”。睡不好、累过头、心情差,都会让病毒有机可乘。

一句话: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当回事。

我希望这篇文章,像是一碗“提醒汤”,不是吓唬你,而是给你敲个警钟。别到住院的时候才想起“早知道”,早知道不如早行动。流感季不是一阵风,它是整个冬季的“潜伏危机”。

所以,今天你多一次口罩,多洗一次手,少去一次人多的地方,也许就少了一次感染的风险。不是你怕不怕,而是病毒从不挑人。

这个冬天,别让流感抢了你的健康,也别让忽视,变成遗憾。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或你家人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关注我,获取更多实用的健康知识。
让我们一起,把健康握在手里,不靠运气靠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全国流感监测周报(第40周)[J]. 中国疾病监测, 2025, 40(10): 1123-1125.

[2]张丽, 王晓晨. 流感病毒H3N2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5, 41(5): 512-515.

[3]李倩文, 赵晶晶, 黄晓彤. 流感及其病毒性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医学, 2025, 45(3): 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