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丨冬天这样洗澡 心血管很容易“崩溃”
发布时间:2025-11-01 07:35 浏览量:1
冷天最舒服的事之一,就是洗个热水澡。热水淋在身上的一刹那,从头到脚都暖和起来了。然而,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洗澡方式不当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冬天这样洗澡,心脏易崩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佐岩表示,不良洗澡习惯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晕厥或心源性猝死,以下几种常见的洗澡坏习惯要尽量避免。
水温过高
水温过高会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可能让人感觉心慌,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表示,浴室内温度高,洗完澡出浴室温度骤降,也容易诱发心梗。
建议:洗澡水温保持在35℃~40℃,与体温接近为佳。
时间不当
错误的时间,如饭后、酒后、运动后或空腹时洗澡,会给心脏带来压力。
饭后立刻洗,消化时会分流一部分血液,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空腹洗澡时血糖往往偏低,让人更易头晕乏力;
剧烈运动或酒后立即洗,可能引发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严重时可导致心悸甚至晕倒。
建议:洗澡应与吃饭、运动至少间隔一小时,饮酒者最好等酒醒后再洗。
洗得太久
长时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持续扩张,大量血液涌向体表,脑部和心脏供血减少,从而引发头晕、心慌,甚至心律失常或晕厥。
建议: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内,老人或心脏功能不佳者应酌情缩短。
洗澡过于频繁
浙江省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医疗组长童霄娟表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腠理闭合,阳气内敛收藏。若经常洗澡,会使腠理开泄,阳气外越,卫外功能失职。这样一来,风寒湿等外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体质较弱、气血不足的人本就阳气不足,更经不起频繁洗澡带来的消耗,容易越洗越虚、越洗越易生病。
建议:冬季出汗少,一周洗2~3次即可。
浴室湿度过高
许多人洗澡时喜欢紧闭门窗,导致浴室内闷热缺氧。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感到胸闷、心慌,心脏供氧不足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建议:保持浴室通风,如打开排气扇或留条门缝,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潮湿的浴室中。
站立太久
长时间站着淋浴,会使下肢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淤积在腿部,使脑部供血减少,导致头晕目眩,甚至晕倒。
建议:尤其是心脏不好者、老年人,备一个防滑浴凳,感到不适时可坐下休息,避免发生意外。
天冷洗澡遵循几个步骤
天气寒冷,洗澡时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洗前/后补充水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建议,洗前喝杯温水,帮助腹腔温暖起来,抵御一定程度的寒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表示,洗完澡也应喝一些水,但不要大口喝,以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洗澡前先“体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琼表示,洗澡前要确保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刚吃完饭、服完药,或是感到困倦、身体乏力、头晕恶心时,应休息一会儿再洗澡,以免潮湿闷热加重症状。
身体和浴室都要“预热”
江海涛建议,洗澡前15分钟开暖风或提前5分钟开浴霸,确保浴室温暖,使温度保持在25℃左右。洗澡前也最好先热热身,比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
洗澡时不要锁门
长时间站立洗澡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锁门,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及时救助。
正确的洗澡顺序
张海澄建议先冲洗身体,帮助全身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直到身体完全适应水温后再洗头。这是因为气温低时,脱衣后血液会集中在头部和内脏,若立即洗头,可能使头部血液流动不畅。
洗完要注意保暖
刚洗完澡,室温骤降会使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洗完澡立刻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防止着凉感冒。披好浴巾,或在浴室里提前换好衣服。
天冷洗澡防3种安全隐患
中华科普学会常委董晓秋表示,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对,不仅容易突发疾病,还会发生一些意外。
一氧化碳中毒
燃气热水器燃烧时会消耗大量氧气,如果洗澡时间过久,浴室内面积相对狭小,加上门窗紧闭,氧气被消耗光,人就会发生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
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通风,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安装热水器的房间窗户或排气扇是否打开。使用后,确认燃气阀门是否关闭。
伤眼
浴霸发出的光线属于强光,孩子长时间盯着,容易发生黄斑变性。尽量选择风暖式浴霸。家长可以用身体阻挡浴霸的光线,避免孩子直视。
漏电
浴室里使用的电热水器、电吹风、电热丝取暖器、油汀电暖气都要接触电源,而浴室中水源多,很容易漏电、触电。一定要把它放在远离浴缸、花洒、澡盆的地方,建议将插头设在浴室外。如果是浴室内的插座,一定要有防水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