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别瞎忙!这 5 类人越补越壮,5 大误区要避开,别把“补身”变“伤身”~

发布时间:2025-11-13 15:54  浏览量:1

常言道:“秋冬进补,来年打虎”。自然界的动植物进入秋冬季节后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在秋冬季节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和调养身体,可以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人精力充沛,甚至有能力像打虎一样强壮有力。

在老一辈的观念里,秋冬进补就是吃的好吃的贵。于是,红烧肉、羊肉汤、老火靓汤、动物内脏……各种“硬菜”被端上餐桌。然而,在当下营养过剩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遵循古训?专家指出,秋冬进补有科学依据,但并不等于吃大鱼大肉、吃贵的、随意吃、多多益善。传统的进补方式现在已不适用,关键在于因人而异,避免“多吃肉就是补”的误区,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科学进补方式。那么,哪些人适合进补呢?进补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人群适合秋季进补?

1.慢性病患者

患有长期慢性疾病的人,在秋冬季节容易旧病复发,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秋冬适当进补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和加重。

2.体弱者

通常手脚冰凉,一到冬季就反复感冒的人,可以适当温补,以补益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阳虚体质,为安然过冬打下基础。反之,体重超标、肥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或糖尿病的人群,不仅不需要补,反而需要继续控制饮食、保持运动,千万别把这个当借口哦。

3.亚健康人群

精神紧张、脑力透支、众多应酬、烟酒嗜好、长期睡眠不足,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表现,但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秋冬适当进补可补充人体的多种营养需要,调节阴阳平衡与脏腑功能,改善亚健康状态。

4.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脾胃运化能力逐渐下降,气血不足、精力不济的现象比较常见。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此时,更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5.术后、产后人群

术后或产后人群,此类人群身体处于恢复阶段,气血亏虚,秋冬进补有助于补充营养,促进机体修复。

秋冬进补要避免几个误区

秋冬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有以下几个误区需要避免:

01

忌“多多益善”

“多吃多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比如,人参补气,一定情况下可提高人的抵抗力,但是,人本身比较强壮,吃了反而容易生疮、冒火,得不偿失。有些人懂得冬吃羊肉补血气,但是一次吃多了,夜间口干,也是进补过量的结果。

02

忌“以药代食”

是药三分毒,药物再好也不能代替食物,我们常吃的很多食物都有着很好的进补作用。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如没有特殊疾病,最好采用食补。即便真的需要药补,也要对症下药。

03

忌“常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口味,选择单一食物食用或认定某种滋补食品,常服久服,可能会令身体营养失衡,长此以往,有损健康。

04

忌“只看价格”

对于补品,绝不是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现在市面上补品五花八门,阿胶、燕窝、虫草……价格贵得离谱,但真没必要盲目追。实际上一些价格低廉的食材对身体同样有滋补功效,故进补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

05

忌“只补肉类”

秋冬季适当进补确实能给身体打好基础,但很多人习惯通过大量摄入肉类来进补。若大量进补高蛋白、高脂肪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让脾胃“不堪重负”,食物无法及时消化吸收,易堆积成湿浊,引发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咽喉肿痛、便秘等问题,进补的同时务必注重荤素搭配,多搭配一些当季的蔬菜(如白菜、莲藕、南瓜),以均衡营养,防止上火。

山西省中医院 肿瘤二科 刘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