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越跌年轻人越躺平?房价暴跌就是笑话,年轻人本来就买不起房
发布时间:2025-11-13 17:15 浏览量:1
房价跌了,年轻人咋反而更躺平了?
按理说房价下行该给刚需族减负,可现实却是“跌得越狠,躺得越平”。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楼市表述从“止跌回稳”改成“持续用力推动”。
这短短几字的变化,藏着比房价数字更惊心的信号,楼市失速不只是资产缩水,更是在切断社会的上升通道,而年轻人的集体躺平,就是最直接的警报。
年轻人的躺平,是算清账后的理性选择,而非单纯的消极避世。
25岁毕业干到65岁退休,40年里月薪过万已是少数人的运气,即便每月咬牙存下大半,一年攒十万,40年不过几百万,在北上广深也只够买套偏远小三房。
这还没算失业、大病、结婚生子的风险,而多数年轻人连月薪过万都难触达,名校毕业送外卖早已不是新闻。
经济学里的“边际效益递减”在此刻格外刺眼:当拼尽全力只能换来微薄回报,甚至投入越多亏得越多,减少付出反而成了最优解。
创业更是奢望,早餐店、快递驿站夫妻档一天干十几个小时,赚的可能不如打工稳定,产能过剩的市场里,几块钱包邮的商品随处可见,连外卖、网约车赛道都挤成了红海,年轻人实在没了折腾的底气。
房价下跌引发的通缩螺旋,才是躺平潮的根源。
中国家庭60%以上财富绑在房子上,一套房从300万跌到200万,凭空蒸发的100万会直接浇灭消费热情,这就是“财富效应”,即便工资没降,人们也会节衣缩食重建安全感。
千万家庭集体缩减开支,企业订单锐减后只能裁员降薪,而没经验、可替代性强的年轻人,往往是第一批被波及的。
更糟的是房地产上下游百个行业的连锁反应,建筑、钢铁、装修、家电从业者收入下滑,又会进一步压缩消费,形成“房价跌→财富缩水→消费降→企业裁→年轻人失业→更不敢消费”的死循环。
通缩预期更让大家陷入观望:今天的钱比明天值钱,等一等能买更便宜的东西,企业不愿投资,居民推迟消费,经济活力自然越来越弱。
中央“持续用力稳楼市”,不是救炒房者,更不是让房价暴涨,而是稳住居民财富预期。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早已证明,资产暴跌引发的通缩会消耗一代年轻人的机会。
如今降首付、降利率、城中村改造等政策,核心都是“稳预期”,让老百姓相信房价不会疯跌,经济会逐步向好。
只有财富安全感回来,消费才能复苏,企业才有订单,年轻人才能获得工作机会,收入预期改善了,自然不会再躺平。
但稳楼市只是过渡,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才是长远方向,稳楼市本质是给经济转型争取时间,给年轻人保留奋斗的空间。
年轻人的躺平从来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对经济环境的本能反应。当房价下跌不再是购房机会,反而成了经济下行的信号,躺平就成了无奈的自我保护。
中央的急迫,正是看到了这种危险的循环。打破通缩螺旋,稳住经济预期,才能让年轻人重新看到希望。
毕竟,经济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只有他们愿意奋斗、敢于消费,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走出低谷,迈向更健康的发展模式。
- 上一篇:🥇+2🥈+1!王宗源,好样的!
- 下一篇:民间故事:谁动了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