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父伊藤博文,被朝鲜人刺杀临死前骂了2个字,中国人都懂

发布时间:2025-11-13 19:43  浏览量:1

1909年10月26日早晨,哈尔滨火车站响起了三声枪响。伊藤博文倒在血泊中,他是日本的“立宪之父”,四任首相,却也是压迫朝鲜、挑起甲午战争的殖民推手。

几分钟后,他吐出两个字:“八嘎”。

他死了,他的殖民帝国却没这么快消亡。但那一声“八嘎”,成为他留给中华与朝鲜的、最讽刺的遗言。

这一枪,不是刺杀,是审判。

“开国功臣”?背后是亚洲邻国的血泪

伊藤博文出生于1841年,是日本山口一个下级武士。后来留学英国,被工业文明震撼,转身投身“开国进取”阵营,成了明治维新的关键人物。

他主持撰写日本第一部宪法,设计内阁制度,是“君主立宪”的最大推手。他创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也四次出任日本首相,七次担任枢密院议长。

按日本官方说法,他是开国元勋,是近代日本的构架师。

但这个“功臣”的开疆扩土,却是踏着邻国的尸骨。

他亲手点燃了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改革朝鲜内政”为借口入侵,逼迫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让出台湾、澎湖,并交付两亿两白银 的赔款。

日本的财富是建立了,可中国、朝鲜的国运随之一蹶不振,遭受列强轮番踩踏近半个世纪。

掌控朝鲜:一个国家的呼吸权被抽走

1905年,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夺得了朝鲜的控制权。伊藤博文成了首任“韩国统监”。

他表面说“保护朝鲜”,实则果断出手,掌控了外交、财政、司法与军队 四大系统,架空了整个朝鲜政府。

1907年,他逼宫退位,迫使高宗李熙交出王权,朝鲜军队随即被全面解散。

一纸《第三次日韩协约》,彻底锁死了朝鲜的命运通道。

这位“立宪之父”,连朝鲜人议会的权利都不给——在东京写宪法,给自己争民主;在汉城派宪兵,剥别人投票。

朝鲜开始有义兵反抗,但很快被日本军队屠戮镇压。群众、游击队、教堂、山林 ,能被围剿的地方都血流成河。

朝鲜人看清了现实:伊藤博文不是政客,而是掌刀的侵略元凶。

安重根:富商变义士,一枪响彻百年

安重根出生于1879年朝鲜贵族家庭,是天主教徒,一度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年收入高达三万韩元 ,掌控了一整个铁路段的货运生意。

但日本垄断了朝鲜经济,把盐、米、棉纱一步步夺走,他的家族商路断裂,父亲还被扣上“通俄”罪名遭捕、家产被抄。

伊藤博文的“改革”,堪称灭门绝户。

1907年,安重根放弃富贵,从商人转为义兵。他在咸镜道、江原道 组织起300人的游击队,作战十余次,虽屡败,却从未折志。

他痛失亲人、生意被毁,看到了一个简单事实:只有斗争,才有呼吸的机会。

1909年,他得知伊藤将赴哈尔滨会见俄国官员,谈判“北满铁路”与“日韩合并”事宜。他知道,伊藤若成功,朝鲜将彻底亡国。

他背起勃朗宁手枪,写下绝命诗:“丈夫报国,一死而已 ”,毅然北上。

真相扑面而来:子弹射穿的不只是身体

10月26日清晨,哈尔滨火车站,伊藤博文下车为民众挥手时,安重根掏出枪。

第一枪中右肋、第二枪穿左肺、第三枪击碎胸椎。

之后,他向日本总领事、满铁总裁再开两枪。现场混乱,伊藤倒地,骂出了“八嘎”两字。

“八嘎”,在日语中是“蠢货”、“混蛋”。也是侵略者骂中国人、朝鲜人常用的狗话。

这次,它成了侵略者生命的终幕发声。

安重根没逃,他举手高呼“Корея”,表明自己的立场。他向搜捕者、对手、历史同时投案。

安重根在法庭自辩,写下长达15条的《伊藤罪状》,既记下了他屠杀明成皇后,也列出其摧毁东亚和平、殖民政治的每一步。

审判期间,他从未为自己开脱。他说: “我杀伊藤,不为私仇。”

1910年3月26日,他身着母亲送来的白色韩服,在旅顺监狱被处以绞刑,年仅31岁。

两个遗言,讲尽两种文明的死亡方式

一个说:“八嘎”,暴怒、羞辱、毫无悔意。

一个说:“为国献身,军人本分”,平静、坚定、坦然赴死。

这是殖民者与反抗者的落幕分野。

掀群众物资、废政权主权,让邻国陷入几十年的衰败与战乱——这是伊藤给予周边亚洲国家的“近代化”。

建制度、搞出口、谈开放;但一转头便解散他国军队、限制外交、剪断经济动脉。对自国是宪政,对邻国是殖民。

一个政客的辉煌背后,是多少国破家亡?

“八嘎”两个字至今还在回响

1909年的《申报》,在事件两天后刊发新闻,写道:“临死言‘八噶’,不甘矣。”

所有中国人看得懂这个词,不需要注解,它在旅顺大屠杀、甲午之痛中反复响彻。

孙中山直言:这一枪,抵得过十万雄兵。

章太炎夸他为“亚洲第一义侠”,梁启超题写挽联、举世褒扬。

而对于中国网民而言,无需翻译——“八嘎”早成讽刺日本极右的代名词。每一次侵略史翻案、每一次政要拜鬼,都有人留言提醒:“别忘了伊藤的八嘎。”

这不只是骂声,是历史的回声。

2014年,中国哈尔滨火车站设立“安重根义士纪念馆”。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专程献花。朝鲜则为他建墓在平壤。

同年,NHK播出纪录片《响彻哈尔滨的枪声》,首次决然公开伊藤罪状、朗读安重根手书,掀起了日本国内的反思热潮。

历史终于承认了,在朝鲜、日本、中国的交界线上,一颗子弹改变了殖民的轨迹,也留下了民族反抗者最响亮的绝声。

一把手枪的意义,永不作废

伊藤博文本可以盖棺论定——明治维新之父、君主立宪导入者。但安重根没有允许这样的结局。

他手中的一枪,不是暴力,而是另一种版本的民主诉求。

这就是东亚现代化的分水岭。

一个国家的开化,不能用另一个国家的瓦解来铺路。

否则,历史的归结方式,只会是一个滚烫又简单的词:——八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