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患上糖尿病的人,要补充2种维生素,预防多个并发症

发布时间:2025-11-14 09:48  浏览量:1

糖尿病这病,光靠“控糖”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血糖刚稳定下来,就觉得“万事大吉”,可没过多久,视力模糊、脚麻手麻、牙齿松动、伤口难愈,一个个毛病就像赶集似的接踵而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血糖都控住了,为什么身体还是在“烂”?李兰娟院士的研究提醒我们一个关键盲区:糖尿病人群,常年缺乏2种维生素,正在悄悄拖垮身体的“底盘”

维生素B族维生素D,这两样看似不起眼的营养素,其实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隐形安全带”。问题来了——这不是吃点饭、多晒晒太阳就能补足的吗?为啥偏偏糖友们最容易缺?这背后的逻辑,并不简单。

糖尿病的本质,是慢性代谢错乱,它影响的不只是血糖,还有神经、血管、免疫系统的“运转效率”。

维生素B族,尤其是B1、B6、B12,是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的“油门线”,缺了它,神经就跟断了电似的,信号传不过去。糖尿病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针刺感、烧灼痛,说到底,就是神经“吃不饱”营养。

维生素D,不光是“骨头医生”,它其实还是个“免疫调节器”。

研究早就发现,糖尿病人群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这不仅让骨质疏松风险翻倍,还容易引发免疫系统紊乱,增加感染、牙周炎、慢性炎症的风险。糖尿病足反复泌尿感染肺部感染,很多时候,是缺了这点“阳光维生素”。

有个细节很扎心。糖尿病人的肾脏,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器官之一,而维生素B1和B12的代谢,恰恰要靠肾脏来参与。肾功能一旦受损,这两种维生素的利用率就会直线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你越缺,它越难补上。

李兰娟院士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提醒,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其实很多是“营养型损伤”。不是药没吃到位,而是身体内部“缺材料”。血糖控制是表面功夫,营养修复才是基础工程

但现实是,大多数糖友压根没意识到这一层,甚至有些人“怕吃维生素会伤肝”,结果反而把自己拖进了深坑。

我们临床上见得多了,那些控制得好的糖尿病人,不是“光靠药”,而是吃得对、补得准、动得巧。一个60多岁的老教师,血糖控制得中规中矩,但手脚麻木越来越明显,晚上睡觉像踩在钉子上。

查下来,维生素B12不到正常下限的一半。补上三个月,人轻松了,脚也不烧了。不是神药,是基础的修复。

还有一个误区值得说:很多人一查出糖尿病,就开始各种“忌口”——不吃肉、不喝奶、不碰蛋,结果把自己吃成了“隐性营养不良”。维生素D主要通过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等食物获取,晒太阳只是辅助。你天天躲在屋里,连窗帘都不拉开,哪来的维生素D?

有些糖尿病人本来就合并肥胖或脂肪肝,这些人即使晒太阳,维生素D的活性转化也会被脂肪“截胡”。脂肪细胞像个“黑洞”,把维生素D牢牢锁住,不放行。这也是为啥临床上很多“晒得挺多”的人,血液里维生素D水平仍然低得可怜。

我们总以为,营养是“锦上添花”,其实在慢病管理中,它是“雪中送炭”。而糖尿病,是一场慢性的“营养拉锯战”。

糖尿病并发症,不是突然爆发的,是一点点积攒出来的“营养亏空”。你每天没补足,它每天在消耗你。就像水库缺水,表面风平浪静,但底下已经干裂。

维生素B族和D不是越多越好,补充方式也要讲究“日常饮食+适当监测+个体差异”。对很多中老年糖友来说,肠胃吸收能力下降,单靠食物补充难以达标。这个时候,合理补充营养素制剂,就是一种必要的“打底”。

国家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明确提到,糖尿病人群应重视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的摄取,尤其是B1和B12。不是为了“补得更好”,而是为了“活得更稳”。

说到这,有个冷知识你可能不知道。糖尿病人群常见的情绪波动、认知下降、记忆力减退,也和维生素B族摄入不足密切相关。

大脑是个“高能耗器官”,它对B族维生素的依赖,比你想象中大得多。特别是长期血糖不稳的人,大脑里“供电不足”,情绪自然容易失控,甚至出现早期认知障碍

别再把维生素当“保健品”看了。对糖尿病人来说,它是“神经的燃料”“免疫的润滑剂”“代谢的导火线”。缺了它,身体就像一辆没油的车,哪怕发动机没坏,也走不远。

李兰娟院士之所以反复强调这2种维生素,正是因为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糖尿病并发症,并不是“并发”,而是“并营养缺乏而发”。这才是最需要我们警惕的地方。

糖尿病不是一场“药物之战”,而是一场生活方式的修正运动。你吃的每一口饭、晒的每一分钟太阳、坚持的每一天运动,都会在身体里留下痕迹。这不是玄学,是代谢的规律。

我们常说,防并发症要早介入,其实“早”不是说早吃药,而是早修复、早补足、早意识到营养的重要性。维生素补得准了,血糖更稳,人也更有劲儿。这是老病号们用时间换来的经验。

写在别把糖尿病看成“血糖的事”。它是整个身体的“代谢警报器”。如果你是糖友,或者家里有糖友,请记住这两个关键词:维生素B族维生素D。它们不是保健品,是你身体里正在漏掉的“零件”。

我们总以为老毛病“拖一拖就过去了”,但身体的账本一笔都不会漏。该补的,早晚得补上。别等到并发症找上门,才知道,缺的不是药,是维生素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或你身边的糖友有一点点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我们一起把健康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早点补上身体里“掉的那块砖”。

参考文献:
[1]李兰娟,王建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营养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1,60(4):245-250.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王旭东,张文宏.维生素D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28(8):63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