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李兰娟建议糖尿病患者:记住“6不吃”,血糖平稳一整天
发布时间:2025-11-15 09:35 浏览量:1
一到冬天,糖尿病门诊的热闹程度,简直堪比早市。穿着厚棉袄的大爷大妈排着队,手里攥着血糖检测单,眼里全写着同一个问题:“医生,这天一冷,血糖咋又上来了?”
这事儿,真怪不了谁。天一冷,大家吃得多、动得少,肚子馋嘴巴馋,血糖自然就跟着噌噌往上窜。
有些人还以为冬天冷,消耗大,吃多点没关系,结果糖尿病一不留神就变成了“过冬型高血糖”。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血糖高了还不在意,觉得“反正没啥感觉”,直到眼睛模糊、脚底发麻、夜里频繁起夜,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可那时候,往往已经不是简单“管住嘴”就能解决的了。
为啥血糖在冬天容易“造反”?一个是气温低,身体为了保暖会加快代谢,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用药量得调整;另一个是食欲旺,热量摄入高,尤其是饭桌上的“冬季限定美食”,吃起来根本停不下来。
那怎么办?靠饿?不现实。靠药?也不是长久之计。真正靠谱的,还是李兰娟院士提醒的:糖尿病患者,入冬之后,记住“6不吃”,血糖才能稳得住。
这“6不吃”,不是说啥都不能吃,而是有选择地避开那些最容易让血糖“翻车”的地雷食物。
第一个不能吃的,是热腾腾的糯米制品。冬天一到,街边的糯米糍粑、汤圆、年糕、八宝饭全上线。
别看它们香糯软糯,越嚼越香,其实升糖速度比白糖还快。糯米是高升糖指数食物,吃下去之后,血糖能刷一下飙到天花板。尤其是早餐空腹吃糯米,简直是给血糖“打鸡血”。
有人说,“我就吃一口,能有啥事?”问题是,这一口通常后面跟着五口十口,根本停不下来。而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这种“悄咪咪”的高血糖,自己没感觉,身体却在默默承受。
第二个要避开的,是市面上那些打着“无糖”旗号的糕点。啥无糖饼干、无糖面包、无糖蛋糕……听着健康,实则“套娃”。
很多所谓的“无糖”,只是没加蔗糖,但加了果糖、麦芽糖醇、葡萄糖、淀粉糖浆这些“隐身糖”,照样能让血糖上天。
更坑的是,这种“假无糖”吃起来不甜,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一不小心就吃过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吃无糖点心后,血糖波动幅度并不比普通甜点小,反而容易忽高忽低,诱发低血糖反应。
第三样不能碰的,是动不动就放糖的炖汤。冬天一冷,很多家庭爱炖汤:银耳莲子羹、红枣枸杞汤、桂圆红糖水……听起来是养生,其实是糖分大户。
糖尿病人喝这种汤,就像往火上浇油,糖分吸收得快、肝脏压力大,血糖反应比吃块蛋糕还猛。有些人还喜欢加蜂蜜、红糖,觉得“天然的就健康”。
可不管是蜜糖还是红糖,本质都是糖,进体内都得靠胰岛素来处理。糖尿病人本来就“胰岛素不够用”,这时候再加压,胰腺就跟老牛拉破车一样,喘不过气。
还有一种“冬天毒物”也不能忽视,那就是炒栗子、烤红薯、糖炒山楂这类“街边小吃”。冬天走在路上,那香味飘的,谁能忍得住?
但别忘了,这些看起来健康的“天然食物”,其实都是高糖高淀粉选手。尤其是红薯和板栗,升糖速度快得惊人。一个中等大小的烤红薯,含糖量接近三两米饭。
很多人吃完红薯还觉得“养生”,结果血糖蹭蹭往上冲,自己还“不明觉厉”。
第五个不能吃的,是“硬控糖”导致的空腹大吃。冬天胃口好,很多糖尿病人白天忍着,晚上饿急了,一顿猛吃。
这种“补偿式进食”,最容易把血糖搞得忽高忽低,不仅控制不住,还可能诱发夜间低血糖,第二天早上血糖飙高。
更严重的是,长期这样吃,会让胰岛素分泌模式紊乱,本来还能靠少量药物维持的,结果越吃越严重,药量越加越多,走上“用药-血糖反弹-再加药”的恶性循环。
最后一个要特别小心的,是冬天常见的“补品类食物”。很多人一入冬就进补,什么羊肉汤、狗肉锅、牛尾煲,觉得“补一补抗寒”。
但这些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不仅热量爆表,还会让胰岛素分泌速度减慢,导致餐后长时间血糖不降。
尤其是配上白酒、米饭、辣酱,简直是糖尿病的“地狱套餐”。高脂饮食还会诱发脂肪肝、高血脂,加重代谢负担,不仅是血糖,整个人的健康都在往下走。
其实说到底,糖尿病就是个“吃出来”的病,但也得“吃对了”才能真正控制住。不是不让吃,而是要懂得避坑。
有些人总觉得饮食控制太难,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关键是记住一个原则:吃得稳、吃得慢、吃得杂。杂粮替代精米,蔬菜先行主食后,少油少糖不过咸,血糖自然就乖乖听话。
冬天虽然难熬,但其实更是个“调养身体”的好时机。只要吃得稳,动得勤,血糖不仅能控住,说不定连用药量都能降下来。
当然,饮食再好,也得配合日常监测。血糖仪不是摆设,饭前饭后测一测,才能心中有数。别等到身体出状况了才后悔。
话说回来,糖尿病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不和它“死磕”,日子一样能过得滋润。别拿嘴巴开玩笑,别拿身体试底线,懂得节制,才是真正的“会过冬”。
就像一位老中医说的,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糖,而是不把糖当回事。看得清,控得住,日子才过得踏实。
这六个“不能吃”,不是禁令,是提醒。不是束缚,是保护。冬天再冷,也挡不住一个会吃的人活得暖和,稳稳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2]王丽, 李永宏. 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 医药前沿, 2024, 14(5): 122-124.
[3]郝莉, 王建. 糖尿病患者冬季饮食管理与护理干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23, 61(6):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