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关于人性

发布时间:2025-11-17 19:57  浏览量:1

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早晚会栽坑。

如果不择手段可以平平安安,谁还会遵纪守法?

不择手段,有时候不但会突破法律底线,有时甚至还会突破做人的伦理道德要求,那肯定是自取灭亡。

人,如果只把自己定位在动物性的本能上做事,就不会讲什么底线。

只有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是群体性共同生存的,就会主动接受各种文明规则的约束。

我们平时讲的人,应该都是社会性的人,谁还会专门去讲动物性的人?

人的纯粹的动物性(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丛林法则等),早已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为社会性(互相协作、配合)的人的属性,这才是文明的进步。

虽然作为人本身,存在着两重属性性,就是动物性和社会性,但在社会活动中的身份必须是社会性的发挥和体现,否则就是与文明的背道而驰。

作为社会性的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然则会侵犯到别人。

如果突破规则底线,那纯粹就是动物性的本能,就是堕落、败坏,失去了作为文明社会的人的素质,理应得到规则的惩罚。

文明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而同步发展的。

当下很多人都喜欢讲人性,什么贪婪、自私属于人的本能,这都是符合人性的东西。

然而,说这些话的人不知道的是,道德、制度、法律等等规则都是违背人性的,就是为了让人适应社会性,按照规则自我约束人性中的自由和欲望的追求。

太注重人的本能的动物性的人性,甚至还被极力赞扬或支持,实则是文明社会的弱化或倒退。

人类社会中,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公私分明才是正确的。

如果都支持人性中的动物性的说法儿,那就不存在公心了。

如果都没有公心,怎么会放心公权力的行使?

如果执掌公权力的人也完全讲人的动物性怎么办?

那结果肯定是腐败现象更加泛滥,不存在或没有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孟子讲的四端:即恻隐心之、羞恶之心、是之非心、辞让(恭敬)之心,指的就是人在社会性的生存中,摆脱和超越人的纯粹的动物性之后的人性所应该具备的或应达到的基本的良知,同时也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到达的程度。

当然,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总会存在落后的一些人。落后的表现,则是在文明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良知的底线的突破。文明的进步,也存在快、慢和反反复复的停滞或倒退的阶段性体现,这个情况则是因阶段性的统治者制定的各种制度或规则相关,主要表现为激发人性中的动物性为主流,也就是人的动物性超过社会性而表现得被突出、流行的时候,无疑就是文明程度的停滞或倒退。

哲学上存在着制度决定论和文化(或人性)决定论的两种说法,指的就是制度或文化(或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文明程度的不同,其中就包函文明发展的快、慢或者反反复复的阶段性的停滞或倒退的情况。

文化这个词语的概念,其实就包含着人性。最早的文化两个字叫纹化。为什么叫纹化呢,关键在这个纹字上,纹字原意指纹络,意思就是没有纹络,就是模糊的,有了纹络就是有了次序,次序用在人类社会中就是社会的秩序,而社会秩序又是依赖各种社会性的规则而得到维护和完善的。化字很好理解,就是教化和消化的意思。也就是次序、秩序或规则对人的教化,使这些规则在人心里得到消化。消化在这里指的是社会规则被人所接受、认可并且养成了自然遵守的习惯。这样,人类社会便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并且从低级走向高级。所谓正确的人性观,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祛除、弱化或隐藏了部分的动物性,而成为文明社会的逐渐完善的社会性的人的属性的理解和认识。

说着说着又扯远了,那就停止敲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