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后,李兰娟建议糖尿病患者:记住“9不吃”,血糖平稳一整天

发布时间:2025-11-18 09:32  浏览量:2

一到换季,血糖就像坐过山车,尤其是天气一冷,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直线下降。

李兰娟院士明确提醒:糖尿病人别硬扛气温变化,更别乱吃东西。她提出的“9不吃”原则,句句戳中关键,管住嘴,才能稳住血糖。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只是不能吃糖,真正让血糖失控的,是那些升糖快、热量高、代谢负担重的食物。尤其在寒冷天气,人体代谢率下降,更容易因为饮食不当引起血糖波动。

第一个不吃:高糖水果

香蕉、榴莲、葡萄干都是升糖指数极高的水果,不仅含糖量高,还吸收快。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糖量约20克,血糖指数超过70,糖尿病人吃一根,相当于喝了一杯含糖饮料。

第二个不吃:油炸食品

炸鸡、油条、薯条等不仅含有大量反式脂肪,还会影响胰岛素受体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研究显示,高温油炸会生成AGEs(晚期糖化终产物),这类物质会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第三个不吃:精制碳水

白米饭、面条、白面包这些精细主食,升糖速度快,缺乏膳食纤维,会让血糖来不及反应就飙升。建议主食选择全谷杂粮,如燕麦、荞麦、糙米,升糖慢,饱腹感强。

第四个不吃:甜饮料

无论是果汁、奶茶还是碳酸饮料,只要是加了糖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避开。哪怕写着“低糖”或“无糖”,也可能添加了代糖或潜在升糖成分,对血糖控制毫无帮助。

第五个不吃:腌制食品

腊肉、泡菜、咸鱼这类食品含有大量钠盐和亚硝酸盐,长期摄入不仅升高血压,还会加重心肾负担,糖尿病人本就心血管风险高,这类食物没有任何益处。

第六个不吃:高脂肪红肉

肥牛、肥羊、五花肉这类红肉脂肪含量高,会增加血脂异常风险,同时刺激肝脏产生更多的糖异生。建议选择瘦肉或白肉,如鸡胸肉、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

第七个不吃:酱料重的菜

糖醋、红烧、咖喱、照烧这类菜肴虽然味道浓郁,但背后隐藏着大量糖和油,尤其是糖醋排骨这类菜,糖的含量常常超过主食。糖尿病人应选择清蒸、炖煮、凉拌等做法。

第八个不吃:夜宵

不少糖尿病人有晚上饿得慌的毛病,来点饼干、泡面压压饿。这种习惯会扰乱夜间胰岛素调节,导致次日空腹血糖升高。建议晚上提前吃点高纤维、低升糖的食物,避免深夜进食。

第九个不吃:无节制的坚果

核桃、腰果、杏仁虽然营养丰富,但热量极高。一把腰果大约含有150千卡,一不小心就超标。糖尿病人如果吃坚果,应严格控制量,每天不超过一小撮。

气温骤降,本身就对胰岛素敏感性构成挑战。冷刺激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比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这种内分泌变化,会让血糖在无声无息中爬升。

大量研究证实,低温环境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更容易失控。2022年发表在《糖尿病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冬季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比夏季高出0.6mmol/L以上。

控制血糖不是靠“管一顿”,而是每一顿都要算。特别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体对碳水的消耗减少,如果还吃得多、吃得快、吃得甜,血糖自然压不住。

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一下子升高,而是反复波动。这种波动会破坏血管内皮,加快并发症的发生。眼底病变、肾功能损害、神经病变,很多都是因为血糖“起起伏伏”才严重化。

管好血糖,远不止靠药物。吃错一口,药就白吃了。特别是很多人热衷“补冬”,但糖尿病人根本承受不了大补之物。像羊肉汤、牛骨汤、药膳鸡,这些看似滋补,其实脂肪、嘌呤、胆固醇都偏高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地基,不牢就塌。有人靠药把血糖压下去,却因为饮食失控,胰岛素剂量越打越多,最后血糖还是失控。这种用药依赖加重的后果,就是胰岛功能提前衰竭。

不吃不代表饿肚子。关键是选对食物。糖尿病人可以多吃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如苦瓜、芹菜、洋葱、番茄。它们不仅升糖慢,还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同时,蛋白质摄入不能少。适量摄入鸡蛋、豆腐、鱼肉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稳定血糖,还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餐后血糖飙升的风险。

再强调一遍:吃饭顺序也很关键。先吃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这个顺序能有效减缓碳水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很多糖尿病人自以为吃得不多,其实是吃得不对。早餐吃白粥咸菜,中午吃炒饭,晚上来点面条,主食占比过高,纤维严重不足。真正的低血糖风险,往往藏在看似“清淡”的饮食里。

别再相信“我不吃糖就行了”这种误区。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是看甜不甜,而是看升糖速度和消化效率。很多米面类食物比糖还猛,一口下去,血糖跳两格。

气温一降,血糖就“起”。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提醒所有糖尿病人,别盯着血糖仪看数字,更要盯住自己每天吃了什么。吃错一口,可能比漏打一次胰岛素还严重。

李兰娟院士的“9不吃”,不是禁令,而是底线。守住这条线,血糖才能稳住。尤其是在秋冬交替,气温骤降的档口,糖尿病人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小心。

总结一句话:不是吃多了升血糖,是吃错了升得快。季节变了,饮食该变,管住嘴,才能稳住血糖,保住胰岛,延缓并发症。

你今天吃对了吗?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糖尿病医学》杂志.2022年第38卷:季节变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