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建议糖尿病患者:记住“5不吃”,血糖平稳一整天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5-11-18 16:56 浏览量:1
糖尿病这病,说它沉默,它偏偏暗搓搓地搞破坏;说它张扬,又不像高血压那样动不动就让你脸红脖子粗。
可你别真当它温顺,一旦冬天来了,温度一降,血糖却蹭蹭往上涨。为啥入冬之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翻车”?
是不是吃错了?不就是几口热腾腾的火锅、几勺香喷喷的糯米饭吗?凭啥就血糖失控?这事儿,还真得从吃的说起,五种食物,劝你碰都别碰。
糖尿病,说白了就是身体对“糖”的处理出了问题。西医看,是胰岛素这位“搬运工”罢工了;中医看,则是“脾虚湿盛,气阴两虚”作怪。两边说法不冲突,反而互相印证。
入冬之后,人体阳气收敛、脾胃运化能力本就减弱,糖尿病人更是火上浇油,稍微吃错点东西,血糖就像上了发条,压都压不住。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到了冬天血糖波动变大,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情况。
北京协和医院在202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冬季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比夏季高出0.4~0.6mmol/L,饭后血糖更夸张,甚至能高出1mmol/L以上。这数据不是吓唬人,是赤裸裸的现实。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哪几种食物最容易在冬天“惹事”?这“5不吃”到底指的是啥?说白了,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乱吃。尤其是下面这些,“吃一口爽,血糖遭殃”。
第一枪,糯米类的食物必须中弹。甭管是年糕、汤圆、糯米饭,还是甜酒酿,这类食物升糖速度比火箭还快。你可能会说:“我就吃一点点,没事吧?”真没事?
那你测过血糖吗?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有个50多岁的阿姨,冬至吃了两个小小汤圆,饭后血糖直接飙到16mmol/L,平时稳定在8mmol/L左右的她,直接吓得当天晚上不敢吃晚饭。医生看了都摇头:不是不能吃,是这时候最不能吃。
第二雷,红薯、山药、芋头这些“天然健康食物”也得当心。它们确实比精白米面好一丢丢,可也别被“粗粮”两个字蒙蔽了双眼。
这些食物虽然是复合碳水,但它们的升糖指数并不低,尤其是经过蒸煮之后,淀粉糊化程度高,吸收更快,血糖仍旧蹭蹭涨。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的一项数据指出,蒸熟的红薯GI高达77,几乎和白米饭一个水平。
第三样,冬天的“甜蜜陷阱”——蜜饯、糖炒栗子、冰糖葫芦,都是坑。你看着那糖稀亮晶晶地裹在山楂上,吃到嘴里甜得发腻,可你知道吗?这些糖分几乎是以自由糖的形式存在,吸收快得惊人。
曾有一位退休老教师,冬天在街边买了一包糖炒栗子,想着“天然的、没加糖”,结果回家饭后测血糖,直接飙破18。他气得直说:“以后糖炒栗子见我就躲着点。”
再一个,火锅汤底里的陷阱也不能忽视。火锅本来就容易让人暴饮暴食,再加上各种调料汤底里含有大量的油脂、盐分和隐藏糖分,尤其是麻辣锅、番茄锅,吃完一顿下来,别说血糖,连血脂都得跟着蹦起来。
你觉得自己吃的是“肉”,其实那一碗浓汤,才是血糖的幕后黑手。
最后,第五个“不吃”,说起来可能有人不服:不喝“养生”饮品。什么枸杞水、红枣茶、桂圆汤,一听就是补气养血的好东西,但别忘了,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补过头”。
红枣、桂圆这些中医说是“温补”,但它们甜啊,糖分高啊,喝了一杯红枣桂圆茶,等于直接干了一杯糖水。这不是养生,是“养糖”。
从中医角度来看,冬季属“水藏”,肾主冬,阳气潜藏,饮食更应少甜、少黏、少腻。
糖尿病人本就“阴虚燥热”,再补这些热性食物,简直是火上添油。西医则强调“碳水管理”,而这些食物,刚好是碳水密集区。
除了吃,还得看怎么吃。食物的“顺序”也大有文章。2021年《中华糖尿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先吃蔬菜再吃蛋白,最后才吃主食,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顺序错了,吃再健康的食材也白搭。
心理层面也不能忽视。你有没有发现,冬天人容易馋?其实不是你嘴馋,是天冷了身体本能地想储存热量。
心理学上叫“季节性情绪饮食”,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情绪性进食”更普遍,尤其是孤独、焦虑、睡眠质量差的时候,血糖也容易跟着乱跳。管住嘴的第一步,其实是管住情绪。
社会层面更有意思。冬天亲朋聚餐多,糖尿病人成了饭桌上的“异类”。“你怎么啥都不吃啊?”“这点也不行?太矫情了吧?”这种“餐桌压力”,很多人都扛不住。结果就是,嘴上说着“我就尝一口”,身体却实打实地“受了一刀”。
其实,糖尿病人过冬,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对。选择低GI、高纤维、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注意少量多餐,控制总热量。比如粗粮可以吃,但最好是搭配蛋白类食物一起吃;水果可以吃,但要选低糖的,比如柚子、山楂,关键是控制量。
还记得一个真实的门诊故事:一位68岁的退休厨师,糖尿病十年,冬天血糖总控制不住。他自己总结出一套“冬日食谱”:早餐喝豆浆配全麦馒头,中午吃一碗牛肉炖萝卜,晚上来点炒木耳鸡蛋,加一小碗红薯粥。结果坚持三个月,血糖稳定在6.5~7.2之间,医生都说他比住院的控糖还好。他一句话总结:不是不能吃,是不能乱吃。
所以说,糖尿病不是绝食症,而是“选食症”。入冬之后,管住那张嘴,比啥都重要。别被表面的“健康”二字骗了,更别因为一时嘴馋毁了一冬的努力。五种食物不碰,不是强制,而是保护你自己。
别再说“就吃一点点不会出事”,冬天的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这“一点点”。控制血糖,从不是靠忍,而是靠懂。你要做的,不是戒口,而是学会跟食物“谈条件”。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家里有亲人朋友正在跟血糖较劲,记得转发给他们。点赞、评论、分享,让更多人知道:入冬,不只是要添衣服,更得懂得“添食有道”。血糖这事,咱得拿它当回事儿。
参考文献:
[1] 侯晓岚, 张志刚. 糖尿病患者冬季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10): 810-814.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3] 王静芳, 李亚玲. 糖尿病患者饮食顺序对血糖影响的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 15(18):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