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老人到场取钱时离世?银行通报,背后真相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5-05-15 19:40  浏览量:9

近日,湖南株洲一起“重病老人到场取钱时离世”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一事件不仅牵扯到一个家庭的悲痛遭遇,更将银行的服务流程与特殊群体关怀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位62岁的老人,因病重长期住院治疗。因存单到期,急需取款缴纳住院费以转院治疗。其女儿拿着母女两人身份证和存单到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打算取出5万元定期存款 ,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必须老人本人到银行办理。女儿多次解释母亲病重无法前来,甚至拨打多个投诉电话,均未能解决问题。无奈之下,家人只能用轮椅将病重的母亲抬到银行。

到达银行后,由于老人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完成人脸识别的点头、眨眼等动作,取款手续办理异常艰难。从下午4点到5点多银行下班,手续仍未办好。下午5时30分左右,老人身体不堪重负,被推到银行门口时状况急转直下,女婿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然而,经过医护人员半个小时的全力抢救,老人还是没能挽回生命,医生诊断老人可能是心源性猝死。令人唏嘘的是,直到晚上9点,在老人离世几个小时后,农行职员才将那笔存款取出来。

事件发生后,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轩然大波。公众对此事高度关注,质疑声不断。大家纷纷指责银行的规定过于僵化,在明知老人病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要求本人到场,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制度性冷漠”。

面对汹涌的舆论,银行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

- 农业银行客服热线工作人员表示,遇到存款人患病需要取钱治病等特殊情况,家属携带双方身份证、存折、银行密码就可到营业网点办理,不需要本人到场,银行还可向网点申请为行动不便的病人、老人等上门办理,开辟绿色通道;

- 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工作人员称,银行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事件的原委,同时也在协助家属做好善后工作,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 农业银行株洲分行回复媒体称,该行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向逝者致以沉痛哀悼,并表示将配合家属做好善后事宜;

- 银行方面还称老人是忘记了取钱密码,所以需要本人到场办理,事发后已经对家属进行了安抚,后续会积极配合。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派出所人员表示会依法办事,当地区政府回应称事故原因是老人突发疾病,事情已上报到市里。由于尸体尚未尸检,还无法确定老人的死因,所以还不能完全确认与银行有因果关系。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大众对银行服务流程的思考。根据《储蓄管理条例》,大额取款需本人办理以确保资金安全,这一出发点本是为了保障储户的财产安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重病、失能等特殊群体,这样的规定却显得缺乏灵活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部分银行虽提供上门核验服务,可在此次事件中,家属称未获工作人员告知该选项,这才导致被迫转运病人,最终酿成悲剧 。

从法律层面来看,律师指出,在特殊情况下银行应启动应急机制,上门服务是法定义务而非“绿色通道”。在这起事件里,银行是否尽到了应有的义务,是否存在程序上的瑕疵,都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确认。 站在银行的角度,他们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流程来保障业务的合规性和资金的安全性。但在面对特殊情况时,如何在合规与人性化服务之间找到平衡,是银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起“重病老人到场取钱时离世”事件为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它不仅仅关乎银行服务流程的优化,更关乎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尊重。希望通过这一事件,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深刻反思,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怀和便利。也期待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机制,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