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现在体制内养着一群蠢人

发布时间:2025-07-07 05:01  浏览量:2

《毛选》说,“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穿越岁月风尘依旧闪耀着真理光芒。然而许多领导干部却常以“想当然”代替“实然”,将“耳闻”当“目睹”,95年前毛泽东批评这是“闭着眼睛瞎说”的“蠢人”,现如今更加严重,简直就是“睁着眼睛瞎说”,愚蠢至极。

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式决策:坐在办公室里凭想象、凭经验、凭上级文件“拍脑袋”决策,完全不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资源禀赋、群众承受能力和具体环境特点。政策方案看似“高大上”,实则“水土不服”,难以落地。

以偏概全的“盆景考察”式决策:调研只去精心准备的“示范点”、“样板工程”,满足于听汇报、看展板、走“经典路线”,对存在的问题、基层的困难、群众的真实意见选择性忽视或根本接触不到。将局部“盆景”误认为全局“风景”,决策依据严重失真。

忽视人本的“数据依赖”式决策:过度依赖报表、统计数字、模型推演作为决策依据,将复杂的社会问题、民生诉求简单化为冰冷的数据指标,不愿或不能深入一线去体察数字背后鲜活的人和故事、感受真实的民生温度。决策缺乏人情味,甚至造成“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恶性循环。

路径依赖的“经验主义”式决策:迷信过去成功的经验,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用老办法解决新矛盾,对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缺乏主动深入的调查研究,凭“老经验”想当然决策。决策僵化滞后,无法有效应对新挑战。

忽视民意的“唯上是从”式决策: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揣摩上级意图、迎合领导喜好,而非基于对客观现实和群众需求的深入调查。调研沦为“论证”领导想法正确的工具。决策脱离群众,损害政府公信力,甚至滋生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缺乏长远的“急功近利”式决策: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快速见效,在缺乏对项目可行性、环境影响、社会风险等关键因素进行充分调研评估的情况下,仓促上马重大项目或政策。 留下“半拉子”工程、巨额债务、生态破坏、社会不稳定等长期隐患。

浮于表面的“蜻蜓点水”式决策:调研活动看似有,但时间短、范围窄、深度浅,满足于开个座谈会、听个汇报、拍几张照片,未能真正沉下去解剖麻雀、发现问题本质和深层次矛盾。掌握的信息碎片化、表面化,据此作出的决策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总结而言,缺乏调查导致的错误决策,信息失真,立场偏移,方法失效。毛泽东非常严肃地说: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