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医生提醒高血糖患者:宁可吹吹空调,也别频繁做4件事
发布时间:2025-07-10 21:28 浏览量:2
“天气这么热,不能老吹空调,对身体不好。”——这是不少中老年人在酷暑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门诊上,看着一个又一个因高温加重病情的高血糖患者,我不得不说一句大实话: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宁愿吹空调,也别硬撑着“出汗排毒”,更别老做那几件事。你以为是在护身体,其实是在催病情。
每年一到七月,门诊就迎来一年中最“忙乱”的时候。不是因为重病多,而是因为“轻忽”的人多。高血糖患者反复中暑、血糖波动、甚至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人一边猛喝冰水,一边不肯开空调,还要坚持“多动出汗”,结果汗没排多少毒,反倒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那问题来了:高温天,高血糖人群到底该怎么过?是不是真的“怕冷不怕热”?是动起来好,还是静下来好?这几个“争议动作”,你到底做对了吗?老李63岁,有糖尿病10年。上周气温飙到38℃,他整整两天没开空调,坚持“捂汗排湿”,还每天傍晚坚持快走一个小时。
第三天清早,低血糖突发晕倒,被紧急送来急诊。检查发现,血糖一天内波动超过10mmol/L,电解质紊乱,体温接近39℃。这是一种典型的“高温诱发型代谢失衡”,很多中老年糖友都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这个陷阱。
高温不是糖尿病人的朋友,反而是“潜在敌人”。研究显示,气温每上升1℃,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住院的风险就可能上升1.6%以上。特别是那些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人群,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本就差,一旦中暑、脱水、血糖剧烈波动,极易诱发急性并发症。
有人会说,我血糖控制得挺好,怕啥热天?但真相是:糖尿病并不是“只看空腹血糖”那么简单。高温会让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汗液流失又带走大量电解质,血糖时常忽高忽低,很多人自己根本察觉不到“隐形波动”。
我在这里要反复强调:高温天,高血糖患者宁可躲在空调房里休息,也别一味“硬抗热浪”。尤其是这4件事,看起来“健康”,实则“致命”,千万别频繁做。第一件:不顾气温坚持剧烈运动。很多糖友觉得,运动能降糖,坚持锻炼是“硬道理”。
但在高温天,剧烈运动极易引起脱水、心率加快,身体代谢速率上升,反而导致血糖更不稳定。尤其是傍晚气温还高,空气湿度大,稍不注意就会引发低血糖或中暑。建议选择清晨或晚间温度较低时段,做适度的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注意补水和监测血糖。
第二件:频繁洗冷水澡降温,反复进出高温环境。很多人图一时清爽,冷水一冲,神清气爽。但冷水刺激会引起血管快速收缩,尤其是糖尿病人本身血管弹性差,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
出入温差大的环境(如从空调房进出户外)也会加大血糖波动风险。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室内温度在26℃左右,使用微风空调或风扇辅助降温,避免大幅度温差刺激。
第三件:大量饮用含糖或冰镇饮料。高温天口干舌燥,很多人喜欢来一瓶冰饮料“解渴”。但你知道吗?市售饮料中含糖量普遍在10%以上,一瓶500ml的饮料就可能含有50g葡萄糖,等于吃了两碗白米饭。
而冷饮快速进入胃肠道,还可能影响胰岛素反应,加剧血糖波动。最好的选择是温开水或淡盐水,既补水又防脱水。
第四件:熬夜吹风扇、不睡午觉。高温影响睡眠已是常态,不少人开着风扇通宵,或者干脆熬夜玩手机。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睡眠质量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长期缺觉会让血糖更难控制。白天高温时段,适当午休20-30分钟,不仅有助恢复体力,还有助于血糖平稳过渡。
根据《中国成人血糖控制指南》,高温天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合理安排作息,注意补液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要警惕“无症状低血糖”,一旦出现头晕、出汗、心慌等症状,应立即测血糖并就医。
很多人以为“夏天血糖会低”,其实这是一个常见误区。确实,部分糖尿病人在高温下进食减少、出汗增多,血糖可能短期内下降,但这并不代表病情好转。频繁的高低波动本身就是对身体的巨大挑战,长期下来更容易导致并发症。
空调并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使用方式。保持室内通风,温度控制在26℃左右,不直吹头部、不贪凉,反而能帮助糖友稳定血糖、提升睡眠、预防并发症。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健康防护指南(2023)》指出,空调使用得当,是高温天慢性病患者“首选的防暑工具”。
还有一点很重要:很多糖尿病人忽略了“饮食在夏天也要变”。酷暑时节,食欲下降,不少人干脆“吃得少”,甚至跳过正餐。但这会让血糖控制更加不稳定。
建议选择高纤维、低升糖指数的清淡饮食,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绿叶蔬菜,搭配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豆腐、瘦肉),既能控制血糖,又能维持体能。
再强调一次,糖尿病不是“只看血糖”的病,而是一个全身代谢性疾病。高温是对身体调节能力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中老年人、独居人群、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更要格外留意气温对身体的“隐形打击”。
高温不是勇敢者的舞台,而是谨慎者的考验。门诊中见过太多硬撑的病人,明明可以避免的风险,最后却发展成不可逆的后果。糖尿病人不是不能过夏天,而是要“聪明地”过夏天。多测血糖,少冒风险;宁可吹空调,也别硬抗热浪。这并不是“娇气”,而是“科学”。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2]国家疾控局.高温热浪健康防护指南(2023年版)[EB/OL].https://www.chinacdc.cn/,2023.
[3]王丽华,张楠.高温环境下糖尿病患者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2):97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