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高温晒背竟开颅,医生:高温暴晒对老人三高患者极其危险

发布时间:2025-07-12 21:44  浏览量:2

“你听说了吗?咱们小区那个喜欢晒背的李阿姨,竟然因为中暑最后动了开颅手术!”

这话我是在电梯里听见的,当时我心里一哆嗦:晒个背能晒进手术室?开什么国际玩笑?结果往下一打听,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李阿姨65岁,三高多年,这会儿想着“以毒攻毒”,顶着39度的大太阳去公园里“暴晒祛寒”,结果中暑引发脑出血,紧急送医,医生不得不开颅减压……这才捡回一条命。

这事儿听着玄乎,其实一点都不稀奇。高温暴晒对年轻人都算是个考验,更别说老年人、尤其是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了。咱今天就把话掰开揉碎,聊聊这看似“养生”的晒背,为啥成了夺命的“阳光陷阱”。

先说个扎心的现实:中暑不是小感冒,它是能致命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3年全国因高温中暑死亡的人数超过11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八成以上。你没看错,是死亡,不是晕倒。

而且要命的是,中暑这事儿,很多人压根没当回事儿。有人以为流点汗、头晕就能扛过去,有人甚至觉得“出出汗排湿气”,还挺养生。可事实是,一旦进入热射病阶段,死亡率能飙到50%以上。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是真正的“死神开门见太阳”。

那李阿姨怎么就晒出了脑出血?

这事儿得从人体的“空调系统”说起。

人靠出汗散热,大脑靠血液循环保持温度平衡。可当外界温度高得离谱(像最近的40℃高温红色预警),汗水根本来不及蒸发,体温越升越高,血管扩张血压波动,一不小心就让脑血管“绷不住”了。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壁本来就脆,一热一胀,一憋一冲,咔嚓,就出血了。

高温+高血压+脱水+暴晒——这是个经典的“夺命四件套”。

你可能会问:“那年轻人不也晒太阳?为啥没事?”

确实,年轻人的血管弹性好,体温调节能力强,血压波动不大。但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血管就像老化的水管子,一拧大水压就炸。遇上高温暴晒,简直是在拿命“热疗”。

那是不是太阳就不能晒了?也不是。

适度的日晒对身体确实有好处,比如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免疫力,改善情绪等等。但你得看怎么晒、什么时间晒、什么人晒。

像李阿姨那种大中午12点站在公园无遮挡的石凳上干晒半小时的做法——那不叫养生,那叫“自焚式祛寒”。

正确打开方式是:
清晨6点到8点,阳光柔和,温度适中,晒背10-15分钟足矣。穿着透气衣服,喝点水,别空腹,别暴晒,别在太阳底下干坐不动。

尤其是三高患者,晒前要量血压,感觉头晕眼花、心慌口渴就立刻躲阴凉、补水、休息。

再来说说“晒背”这件事为啥这么火。

说到底,还是“祛寒养阳”的说法深入人心。中医讲“背为阳中之阳”,晒晒背可以驱寒、理气、通经络。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无限制适用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把晒背当成了“万能保健法”,动不动就赤膊上阵,甚至晒完再进冷空调房,这一热一冷,血管跟坐过山车似的,受得了吗?

中医讲究的是“因人制宜”,不是“人从众”。你阳虚怕冷不等于你能晒成火锅料,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身体早就不是年轻时那台“全自动调温机”了。

你以为高温只是晒晒而已?错!高温是一场“全身战役”。

不仅是脑血管,心脏也是高温受害者。大量出汗会让血容量减少,心脏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的还能引起心梗。而且高温下人的血液黏稠度上升,更容易形成血栓。

再看肾脏,出汗过多但又不及时补水,血液灌流减少,肾脏“干得冒烟”,轻则尿少、头晕,重则“急性肾损伤”。

所以说,热不仅能“烤脑子”,还能“烧心”、“干肾”。这哪是养生?这是在拿身体做“人肉高压锅”。

讲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反直觉的现象: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容易感觉到热。

这不是你爸妈“扛热”,而是热感知功能衰退了。他们可能觉得“没那么热”,其实身体早就已经在报警了。

所以你问他们热不热,他们说:“不热,挺舒服的。”你要真信了,那你就和中暑签合同去了。

再加上很多老年人本来就有用药影响(比如利尿剂、降压药等),再加上行动慢、反应慢,等他们自己感觉不舒服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那咱们该怎么防?说白了,就四个字:防、避、补、监。

,就是提前做功课,天气预警看一看,别大中午溜达去晒太阳;
,就是避开高温时段,避开无遮挡区域,多走树荫、商场、地铁通道;
,就是水分要及时补充,别等口渴了再喝,淡盐水、绿豆汤都是好选择;
,就是监测身体信号,血压、心跳、体温,一旦有异常马上降温、就医。

最关键的一句话,送给所有有基础病的朋友:

高温天不是练命的季节,是真正要“躺赢”的时候。

别拿“出出汗排排毒”当借口,也别把“晒晒太阳补阳气”当护身符。身体这东西,不听话时才知道它有多脆。

李阿姨事后说了一句话我记到现在:“我就是觉得冷,想晒晒,没想到差点把命搭进去。”

我们很多人,都活在“想当然”里:觉得自己挺能扛,觉得别人出事是偶然,觉得“我妈身体好着呢”……但健康从来不是靠“感觉”保的,是靠知识和行动守住的。

夏天不是你想养生就能随便折腾的季节,尤其是有三高、心脑血管病史的朋友,一定要把“高温”当敌人看待

别再让阳光,变成了杀伤力最大的“隐形凶器”。

你家有“晒背养生”的长辈吗?他们听你劝吗?留言说说你的经历吧——也许你的一句话,就能救回一个人。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中国循环杂志,2023.

2. 国家卫健委.《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