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院士叮嘱:超过65岁的老人,宁可在家做家务,也别去做这五事

发布时间:2025-07-12 22:28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超过65岁,身体就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老机器,再耐用,也得精心保养。

可偏偏有些事,看似日常无害,其实对老年人就像陷阱一样,踩上去,不是摔一跤就是栽个跟头。多名院士反复叮嘱:年过六十五的人,与其出门折腾,不如在家扫扫地、擦擦桌子、择择菜

别再不当回事,有些事,真不是“老当益壮”,而是“强出头就出事”。

那到底是哪五件事,连院士们都郑重其事地提醒不能做?这些事,有的你天天在做,有的你可能还觉得锻炼身体、活络筋骨,不做反而亏了。这些“不能做”到底是怕啥?是骨头怕断,还是心脏怕累?

你或许会想,做家务怎么就比出门锻炼强?难不成在家走来走去,还比跳广场舞健康?那些年纪一把还坚持“接孙子、遛狗、爬山、赶早市”的,难道都在拿命赌?真相还真没那么简单,也不是耸人听闻,咱们一点点说清楚

第一件,别去赶早市。

早市是退休生活的“诗和远方”,但对老年人来说,空气中的湿气、低温和人群的拥挤,简直是三重夹击。清晨五六点,血压是一天中最不稳定的时候,血管就像拉得过紧的皮筋,随时可能“崩一下”。

很多老年人本就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常驻用户”,这个时候一口冷风吸进肺、一脚踩上湿滑地,可能直接送你进医院。而且早市摊位低矮,要不停弯腰、转身、挤来挤去,腰椎和膝盖受不了不说,一旦脚下一滑,骨折风险直线上升

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冬春季清晨外出摔伤比例远高于其他时间段。

第二件,别在外头打长时间麻将。

听起来是种社交,其实是“静态自杀”。麻将桌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腰椎僵了、腿也麻了,血液就像被堵住的下水道,流不动也排不出

尤其是冬天,手脚冰凉,一直保持一个姿势,血栓更容易悄悄形成。长时间久坐,是老年人静脉血栓的重要诱因

更别说麻将桌上容易激动,一激动,心率飙升,血压飙升,突发脑梗的概率也蹭蹭往上涨。

第三件,别跟着人“爬山健身”。

很多老年人觉得爬山是锻炼,其实是拿心肺在“玩命”。山路不平,坡度大,尤其是上下坡交替,心脏负荷大到难以承受。

一不小心滑一下,轻则扭伤,重则骨折、摔倒,甚至引发猝死。骨密度下降后,骨头就像干柴,一摔就断,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术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以上

而且在山上突发身体不适,救援难度也高,耽误就是生命。

爬山不是锻炼,是考验命运的耐力

第四件,别随便接送孙子上下学。别以为这是“家人帮手”,其实是“隐形过劳”。

接送孩子意味着早晚出行、风雨无阻,还要拎书包、等放学、陪写作业,精神压力一点不比上班族低。很多老人就是在接孙子的路上摔的、累的、病的。

长期体力支出,会让心脑血管疾病更容易找上门,尤其是午后或傍晚高峰期,交通拥堵、噪音刺耳,情绪波动也容易引发意外。

第五件,别赶着参加各种“低价旅游团”。老年人旅游,最怕不是吃不好,而是行程赶得像打仗。

清晨出发,晚上归来,一天赶三四个景点,比年轻人还累。团里配套医疗服务差,一旦身体出状况,指望不上人。

有些“健康讲座+旅游”混搭团,暗藏骗局,忽悠买保健品,一不小心钱花光了,病也没治。很多老人旅游回来,血压飙高、心律紊乱,甚至住院的都有。

旅游不是养生,是“透支式娱乐”

再说回“宁愿做家务”。

不是说家务有多神奇,而是它有节奏、有范围、有弹性。擦擦地、择择菜、洗洗碗,动作温和,对关节和肌肉是一种自然的“轻微刺激”。

心跳不会飙得太高,血压也不会剧烈波动。在家活动,环境熟悉,跌倒风险低,紧急情况也容易被发现

而且家务还能带来成就感,心情好了,身体的免疫力也跟着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老年人不是不能动,而是要“巧着动”。不动,是等着退化;瞎动,是等着出事。

真正的长寿,是控制节奏的艺术。每天走几圈、动动胳膊、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比任何强度高的锻炼都来得值得。

那种“拼命式锻炼”,对年轻人都未必安全,何况年过花甲。

血管脆了,骨头松了,反应慢了,这就是现实

不是悲观,是要认清自己的身体状态,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中国老年医学会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七成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肌少症

肌肉一少,力量一减,连站稳都成问题,摔一次就可能永远站不起来。

我们不是活得不够久,而是活得不够稳。很多老人摔倒后不到半年就走了,不是摔死的,是摔出了并发症、摔出了情绪崩溃、摔出了家人的无能为力。

那一摔,摔碎的不只是骨头,还有一个家庭的安宁。

别再说“我还能动”“我年轻时多能吃苦”这种话了。现在的你,是一个需要被保护、被善待、被自己温柔对待的人。

不是去挑战身体的极限,而是去呵护身体的底线

做个惜命的老人,不丢人,反而聪明

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放手的就放手。别再为了证明“我还行”,去干那些让命悬一线的事。你不是不行,你是值得更好的生活方式。

最后提醒一句:别把“能动”当成“该动”的理由。你能爬楼,不代表你该天天爬;你能接孙子,不代表你该天天接;你能逛市场,不代表你该起大早去拼人流。

动,是为了活得好,不是为了死得快。谁说老年只能窝家里?你可以在阳台养花、在厨房做饭、在客厅拉伸、在窗前晒太阳。

你不需要去证明自己“还行”,你只需要活得“安稳”把命留在陪伴家人的时间里,而不是留在无谓的冒险里

[1]高国兰,周玉东.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1):2402-2405.
[2]王秀荣,刘玉芳.老年人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4):330-334.
[3]张晓萍,王燕.老年人运动方式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