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3讲 有效的患者教育

发布时间:2025-07-17 00:23  浏览量:2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医学院校的教育就提出要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即全人医疗)模式,可到了临床工作中还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学科越分越细、越分越专业,将一个完整的人体分解成各个系统、脏器和部位,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身心疾病增加的发展趋势,单纯的学科已经没有办法解决身体和心理存在的多种疾病,需要进行学科和专业的协作和整合。

医管通独家带来品牌科室管理专家 池宇翔 老师的品牌科室丛书《#全人整合医疗》的系列解读。请大家持续关注~

回顾: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讲 品牌科室丛书概述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2讲 全人整合医疗前言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3讲 详细的信息采集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4讲 全面的体格检查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5讲 必要的辅助检查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6讲 循证的准确诊断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7讲 最佳的治疗方案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8讲 及时的病情观察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9讲 专业的生活照顾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0讲 安全的治疗处置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1讲 积极的心理支持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2讲 合理的膳食指导

患者教育是指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进行有关疾病与健康的知识、态度及技能 的教育,从而影响患者的行为,达到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和配合治疗、维持或促进健康的目标。

护士在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调角色。护士每天与患者和 家属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对于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知识文化程度、遵医行为、参与程度都比较了解。护士对医生、药师、康复治疗师、膳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工作时间、配合方式等也比较了解。

护士应当协调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制订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计划,并及时评估教育的效果,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大限度地保证对患者及其家属教育的有效性。

01、患者教育评估

为了解每位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需求,应建立一个评估流程来明确已计划的手术类型、其他有创操作和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需求、出院后继续医疗服务的需求等。通过评估,能使医务人员制订教育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教育。

患者教育评估除了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需求之外,还需要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患者方面有很多变量决定患者和家属是否愿意学习以及是否有能力学习。医务人员制订患者教育计划前,必须评估以下内容:患者和家属的文化水平,包括医疗保健知识、教育水平、语言种类等;情感障碍和动机;生理和认知的局限性。

02、患者教育计划

医务人员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工作。首先是要深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所关心的问题,其次是医务人员认为对患者疾病治疗和功能恢复有帮助的问题,最后是综合患者及其家属和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开始于患者进入医院,并贯穿整个住院期间直至出院。患者来到医 院不但要治疗疾病,还要进行功能恢复,最终的目的是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患者虽然在医院治疗后出院,但是患者的治疗过程可能还没有结束,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就要思考患者回家以后如何确保疾病的继续治疗,直至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完全恢复。

患者出院以前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患者从医院离开后,就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其病情 进行专业的观察,一旦患者病情发生突然变化或者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可能对患者健康有危害,甚至对生命有威胁。

03、患者教育实施

患者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出院教育等,具体可根据《患者教育清单》实施。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知情同意;如何参与医疗过程和医疗决策;药物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疼痛管理、饮食和营养、康复技能、辅助器具安全正确使用;让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决策和过程,配合治疗。

患者教育方式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

个别教育、团队学习和伙伴教育等。个别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医务人员与一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单独的沟通交流,好处在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不足在于缺乏与其他患者进行分享交流。

团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指医务人员与一群疾病相同或者相似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互动交流,优势在于患者相互之间的互动和支持,缺点是教育时间安排不容易,且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较高。

伙伴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指由疾病相同或相似的治疗成功的患者或者正在治疗的患者,与其他患者一起分享疾病治疗中的感受和体会,好处在于同病相怜,有共同的心理体验,容易产生共鸣,不足在于教育的方式、内容和效果不能被医务人员所控制。

04、患者教育效果

患者教育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疾病诊断、治疗决策、康复训练、生活方式改变等,最终的目标是治愈疾病、功能恢复、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获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健康和道德健康。患者教育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就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评估,有效的患者教育才能真正地保证患者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恢复。

患者教育的效果评估可以参照培训行业经常使用的柯氏评估模型来实施。其主要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是患者教育实施中患者及其家属对现场效果的反应。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喜欢患者教育的方式、内容、人员、工具、环境等?患者及其家属的现场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主动性及情绪反应等,初步判断他们对患者教育是否感兴趣、是否认为患者教育对他们有所帮助。

第二个层级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确定患者及其家属在学习结束时,是 否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第三个层级是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教育后的行为改变。医务人员可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 行正式的测评或采取非正式的方式,如观察。

第四个层级是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教育后的疾病好转或治愈,即患者的整体自我照顾和健康管理。

作者简介

池宇翔

品牌科室管理专家、品牌科室丛书作者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特邀医院管理讲师、深圳市卫健能教中心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EMBA、香港大学医疗健康产业管理研究生、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现代医院管理研修,曾到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医院访问交流。

著有品牌科室管理丛书:《科室创新管理》《医院优质服务》《全人整合医疗》《有效医患沟通》

研究领域:

从2004年开始,作者带领团队系统地研究全国著名医院管理专家张中南教授的“人本位医疗”以及美国国际医院评审标准(JCI)、新加坡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台湾医院经营管理模式、香港医院全人整合医疗模式等前沿医院管理理论和实践。

对国内数十家经营管理成果优异的医院进行案例剖析,并运用管理理论在多家医院进行管理实践,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能够在我国标杆医院实施和落地的。作者近20年来专注研究科室经营管理,专门培养科主任和护士长。

/ 今日推荐 /

《全人整合医疗》

作者:池宇翔

全人整合医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全人医疗;二是整合医学。全人医疗是针对患者而言,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来到医院治疗疾病,不但要关注患者身体的疾病,同时还要关心患者心理、社会和精神的问题。

整合医学是针对医院而言,包括学科整合和团队医疗两个方面。学科整合是指不同专业的临床学科针对某位患者有多种疾病时进行共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团队医疗是指医生、护士、临床药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膳食营养师等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同时也邀请患者、家属和照护者主动参与。

全人整合医疗将西医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中医整体观念有机结合,分别从完整医疗思维、整体护理模式、全面康复理念和患者安全目标等方面系统阐述全人整合医疗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