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老人成“隐性中暑”高发人群?医生:居家也要警惕室内温差
发布时间:2025-07-17 17:48 浏览量:2
“我爸天天在空调屋里待着,怎么还中暑了?”——这个夏天,来医院急诊这样问的子女特别多。老人中暑,大家都能理解。
可在家里,吹着空调、喝着水、连太阳都没晒到,怎么还中暑?而且不是那种一下就晕倒的“明面中暑”,是那种慢慢来、看着不严重、但拖着拖着就出大事的“隐性中暑”。
你以为中暑非得是在太阳底下晒?其实现在,“躲在家里也能中暑”这事儿,已经不是玩笑了。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空调一开,门一关,你以为他们是“夏天最舒服的那批人”
可能是最危险的那一波人。
咱今天就好好聊聊,这种“看不见”的中暑,到底怎么回事?为啥偏偏是居家老人中招最多?你家老人有没有这些风险?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室内温差。慢慢说,细细讲。
先说说“隐性中暑”是个啥。它不是那种走在马路上突然晕倒、汗如雨下的“显性中暑”。它是那种不声不响,慢慢把人拖垮的状态。
人没啥明显症状,但就是乏力、没胃口、头晕、心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意识模糊。我们医生一看,哎呦,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了,轻则脱水,重则休克。
老人为什么更容易中招?几个原因凑在一起,跟“完美犯罪”似的。
第一,年纪大了,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简单讲,就是身体对冷热的感觉变迟钝了。年轻人一热就出汗,老年人可能汗腺都不太灵了,外面三十七八度,他们也感觉不到多热。
你让他们多喝水,他还嫌烦,嘴上说着“不渴”,其实身体早就缺水了。
第二,很多老人有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会让身体“自我调节能力”更差。而且他们吃的一些药物,比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都会影响身体对热的反应。
你还以为他们安安静静在家里就是安全的?其实他们身体是在“悄悄报警”。
第三,空调虽好,也得看怎么用。很多老人怕电费,舍不得开空调,或者开一下就关,屋里一会热一会凉。还有的老人舍不得让冷风吹到自己,坐在空调房里盖被子,结果搞出个冷热交替。
这一来二去,身体就懵了,热也不是,冷也不是,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中暑就找上门来了。
还有一个特别容易忽略的事——室内外温差过大。比如屋里空调开到24度,外面36度,中间差了整整12度。老人出门倒垃圾、晒个衣服,一进一出,血管一收一扩,容易引起血压波动。
有些老人本身血管弹性就差,这一冲击,晕倒都不稀奇。
别以为在家就能高枕无忧。有些人家屋子朝西,下午阳光暴晒,屋里像蒸笼一样热。你问老人热不热,他还说不热,实际体内温度已经悄悄升高。
又没喝水,又没流汗,结果就是体内热量堆积。等你发现不对劲,可能已经是轻度脱水甚至电解质紊乱了。
说到这儿,再补一嘴,很多老人不爱喝水,尤其上了年纪以后,口渴感减弱,不渴就不喝。问题是,等到口渴了,身体其实已经脱水了。
这种慢性脱水,是中暑的大帮凶。特别是夏天,汗水蒸发快,看不出来,但体内水分流失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在门诊见过不少老人,整天待空调房里,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没精神,最后一查,低钠血症。为啥?因为既不喝水,也不补盐,汗里流失的钠没补回来
结果脑袋晕、脚发软,一查就是电解质紊乱。
那怎么办?讲点人话,给点实在的建议。
第一,空调可以开,但要合理开。温度别调太低,26~28度比较合适。别对着人吹,尤其别吹头吹脖子。保持空气流通,别整天关着门窗闷着。
第二,家里老人要定时喝水,不能等渴了才喝。每天1500~2000毫升水是最低线。可以适当喝点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不要迷信“白水万能”。
尤其是出汗多的时候,光补水不补盐,容易低钠中毒。
第三,有慢性病的老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这些人群,夏天一定要格外注意。吃利尿剂的,得防止脱水;吃降压药的,也要防止低血压。
建议家属多观察,有头晕、乏力、走路不稳这些表现,最好去医院查一下,别硬扛。
第四,别小看出门这件事。老人出门前,别急着打开房门就冲出去。先在门口缓一缓,让身体适应一下温度差。穿衣要合理,别穿得太厚,活动前后多喝点水,补一补。
第五,日常饮食也得跟上。夏天吃得清淡没问题,但也不能光吃凉拌菜、刨冰西瓜。需要补点蛋白质,鸡蛋、豆腐、瘦肉都可以。特别是老年人
肌肉量减少,营养跟不上,体温调节的能力会更差。
第六,家里要备个体温计、血压计,有条件的再备个血氧仪,多监测,多留意。别等出事才想起来“早知道就监测了”。
其实老人中暑,很多时候不是“突然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地,身体扛不住了。问题是,老人自己察觉不到,子女又不在身边,等发现不对劲,可能已经晚了。
如果你家有老人,尤其是独居的老人,夏天千万别光想着“开个空调就万事大吉”。该喝水得喝水,该监测得监测,该防暑还得防暑。不要等到人倒了,才知道“原来家里也会中暑”。
讲到这儿,你可能会想:是不是所有老人都要这么小心?是不是只要不出门就一定安全?是不是给老人装个空调就能解决问题?不妨留言说说你家的情况,你家老人有没有“隐性中暑”的迹象?你平时是怎么帮他们防暑的?也欢迎互相交流方法。
你家老人的夏天,真的安全了吗?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人健康监测报告(2020年)》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高温热浪健康风险管理技术指南》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