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收入老人5年交95万买保险?这张保单里藏着多少套路
发布时间:2025-08-07 02:38 浏览量:1
8月2日,有消息称河南许昌一位69岁老人拿儿子的死亡赔偿金买保险,被业务员误导签下4份保险合同,5年总保费高达95万元。老人本以为分几次交完总共不到20万,且其女儿称父亲是农村种地的,没有固定收入,而保单上却写着年收入30万甚至60万。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拿出双录视频,视频中条款播放速度快,老人几乎看不清内容。律师称,若老人能证明业务员存在未如实告知、欺诈等行为,可请求法院撤销保险合同返还保金。保险公司表示会在一周内核实清楚并答复。
凌晨三点,许昌的李大姐在家族群里发了段视频:69岁的父亲蹲在墙角,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保险单,纸页边缘被捏得发皱。"他说业务员说'交够五年能翻倍',可这95万,是弟弟走时留下的全部赔偿款啊!"视频里,老人反复念叨"我以为总共就交20万",声音混着哽咽发颤。
李大姐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一辈子靠种三亩玉米过活,弟弟去年因工伤去世,78万赔偿金成了家里最后的依靠。今年春天,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拜访,拿着"保本理财""养老无忧"的宣传单,说"像您这样的老人,存这份保险比存银行划算,到期能领150万"。老人没读过多少书,听着"翻倍""养老"就动了心,稀里糊涂签了4份合同,直到女儿发现保单上"5年交95万"的字样,才知闯了大祸。
更让人气愤的是保单上的"年收入30万"。"我爸连银行卡都很少用,哪来的年收入?"李大姐翻出当时的双录视频,屏幕里业务员语速飞快地念条款,老人眯着眼凑到镜头前,连"缴费年限"四个字都没看清就被催着点头。这哪里是买保险,分明是把老人的救命钱套进了预设的陷阱。
这类事并非个例。去年河北就有媒体报道,72岁的独居老人被诱导签下百万保单,业务员甚至帮着伪造"退休金证明";今年江苏的案例里,业务员承诺"交三年就能取",实际合同要锁15年。这些老人大多子女不在身边,对金融产品一知半解,却成了某些从业者眼里的"肥肉"——他们看中的不是老人的保障需求,而是那笔可能一辈子都攒不下的积蓄。
保险的本质本是"风险兜底",可当业务员把"高收益"当诱饵,把"复杂条款"当盾牌,保险就成了伤人的利器。就像李大姐说的:"我弟用命换来的钱,本该护着我爸晚年安稳,现在倒成了催命符。"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无收入老人能签下远超支付能力的保单?是审核流程形同虚设,还是某些人为了业绩早已突破底线?
目前保险公司说"一周内核实",可对老人来说,每多等一天,心里的石头就重一分。但愿这次的核查能撕开那些藏在"理财保险"背后的套路,也给所有从业者提个醒:保险姓"保",不姓"赚"。别让一张冰冷的保单,寒了普通人对"安稳"的最后一点期盼。
就像李大姐在视频最后说的:"我爸现在见人就躲,总说自己犯了大错。他哪懂什么保单,他只是想,能多留点钱,不给儿女添麻烦啊。"
别让“老人好骗”成为社会隐痛!下次遇到拉着长辈说“稳赚不赔”的人,别沉默——你上前问一句“这合同,敢给儿女看吗”,就是砸向诈骗的一块砖。转发让更多人看见:守护老人的钱袋子,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答题”,这场仗,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