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来称新乡胖东来新店会把2%岗位给服刑人员,引发热议与期待

发布时间:2025-08-08 21:14  浏览量:2

于东来称新乡胖东来新店会把2%岗位给服刑人员,引发热议与期待

于东来在社交平台直接宣布,新乡三胖新店准备拿出2%的岗位,专门给有犯罪史的服刑人员,打破传统招聘壁垒,这一举措瞬间激起了社会关注。

消息刚出,少有人想到,胖东来这类知名商业零售企业,居然敢于直接拥抱那些人们惯常避讳的“特殊群体”。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招工声明,而是一次极具社会温度的公开表态。

无论结果如何,这步棋确实让很多人彻底颠覆了对行业和人生的某些认知。

如果你生活在新乡,就会发现胖东来的门店有种说不清的“魔力”。

不论是“大胖”、“二胖”,还是正在筹备中的“三胖”,大家都习惯用最亲切的昵称来标记它们,仿佛这不是冷冰冰的商场,更像是小城市扎根的温馨角落。

最新的“三胖”正在装修,据说10月开业,这次准备大招——预计要招1000人,20%的岗位专门给退伍边防军人,最吸睛的是2%岗位给服刑人员。

如果用日常话说,就是“咱们没把人贴标签,给每个人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实刚看到招工消息,不少新乡当地人甚至胖东来内部员工都挺吃惊的。

有的上班族跟我说:“我们还没开始关注这事呢,公司没发通知。”

据最新情况,新店的招工流程还没真正启动,等正式招聘信息出炉,大多数人估计还会再吃一次“社会派饭”。

人社部门的回应也颇平实,说到底这是企业的自由决定,“谁发的,最终解释权归谁”,官式说法里带点无奈和共识,毕竟这事不常见。

不过提出这样招聘方案,真的作用有多大?

我自己琢磨了挺久——肯定不是简单为噱头或搏眼球。

于东来公开说,给这些服刑人员机会,是想要“让曾经走过弯路的人得到尊重,变成创造和享受美好的主人”,其实这才是让人内心震颤的点子。

我们都见得太多企业招聘只关注学历和技能,稍有瑕疵简历直接拒之门外,胖东来这回是直接给社会特殊群体亮了绿灯。

作为普通顾客或者路人,有没有勇气说“不担心”?

胖东来在新乡的员工流失率低到离谱,今年1到7月才0.94%,7月份甚至只有0.14%。

一个企业能让员工如此“死心塌地”,本身就说明他们管理方式和内在氛围跟别家完全不一样。

从某种角度看,这家企业的底色就不是光计算经济效益,更多是一种“人本关怀”。

我有个在胖东来干收银的朋友,她每天笑着跟客人打招呼,也从没听过店里会嫌弃员工过去的生活“脏点”,大家反而格外团结、彼此包容,有点像大院里守望相助的感觉。

但服刑人员求职的难度到底多大?

别说在新乡,这在全国都属于敏感话题。

有人一出狱,简历上露出一点污点,就永远住进了“社会流放地”,这座“无形牢笼”比监狱更难走出。

前段时间湖北咸宁监狱还搞过个“春风行动”,帮刑满释放人员对接企业,老谭有暴力前科,正常找工作铁定受阻,最后靠改造和矫治,居然在服装厂里干得风生水起,还混成了缝纫组长,摇身一变被评上优秀员工,甚至找到女友步入新生活。

这样的故事,让人相信人是真的可以变好,企业也能创造奇迹。

又比如贵阳那边,检察院碰到社区矫正对象找工作被拒的窘况。

陈某自己是物流公司老板,也是矫正对象,愿意帮难兄难弟。

龙某本来送外卖摔伤了,人生一地鸡毛,检察官帮着对接,把他送到分拣部,生活才慢慢有了点光亮。

试问如果没有那一点点“社会勇气”的设计,这些人是不是基本就要被隔离一辈子?

本质上,胖东来的举动是给这些“曾经迷路的人”一盏灯。

也许你我都不曾走上这样的人生岔路,但我们也未必保证永远不出错。

企业这样的选择,说是情怀也好,说是社会责任也罢,归根结底是人性的温度宽度。

如果不是见识过人生的起落,有谁会想过给别人一次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呢?

这一刻,我倒挺认同于东来的思路,社会真的需要多一点包容,有些人的好也许藏在明天。

当然,也有人对企业这条路表示质疑:你担心安全吗?

团队氛围会不会变差?

这些顾虑很现实,谁愿意拿企业品牌赌未知呢?

但我问了几个在胖东来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他们反而觉得“给机会没啥坏处,谁还没年轻过?”

在如此高度流通的人口里,给2%的人第二次机会,也许就创造了2%的改变。

人生可是场不可预测的大雨,谁又知道下一道彩虹属于谁?

还要看到,胖东来这波操作可能会带来更深远的行业影响。

传统企业只招聘最“干净”的劳动力,怕出一点差错就影响整体安全感。

但这种单一思路也让无数边缘人彻底失去翻盘的可能。

企业有时候应该像社会“第二学校”,带着耐心跟勇气,给人多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终归有失败的可能,但不敢起步才是最大的缺陷。

想到我老家附近那家胖东来,每次进去买东西,服务员都特别热情。

在生活里,“胖东来式关怀”其实就是你买水果有人教你挑,找收银员时感受到温暖的问候。

也许将来这家新开“三胖”真的有服刑人员上岗,顾客会怎么反应?

社会会用什么眼光看他们?

这些未解之题值得我们一起思考。

合上电脑,我还是觉得胖东来这事挺有勇气。

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改变几个人的命运,甚至影响一整个行业的风气?

没人敢打包票。

也许下一个幸运者就是现在正默默搬货的服刑员工,也许其中有人会再犯错,但这样的大门一旦打开,未来就不会只是灰色和绝望。

多给别人一点机会,说不定也是在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和这个世界相比,每个人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但当有企业试着把螺丝钉重新安回完整机器时,我们能不能也勇敢一点,用包容和耐心,等待别人变成最好的自己?

胖东来这次,等于帮我们开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