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独自在家,遭遇“热情”推销,一万四千多买了240瓶清洁液
发布时间:2025-08-10 15:47 浏览量:5
杭州余杭区的董女士最近愁坏了,倒不是工作上的事,是家里老人那边出了桩糟心事。那天她下班顺路去看父母,帮老妈清手机里那些跳出来的推销广告,手指一划,账单页面突然跳出一串数字——7月29号,6笔转账,加起来一万四千多。
董女士心里咯噔一下。她老妈今年81了,有点健忘,医生说有阿尔茨海默的症状,平时记性时好时坏;老爸89岁,身子骨弱,话不多,家里的事很少操心。俩老人身边虽有家政阿姨中午来搭把手,但阿姨吃完午饭就走,下午基本是老两口自己在家。
“妈,你这钱买啥了?”董女士拿着手机问。老妈愣了愣,摇摇头说没买东西。直到董女士把账单递到眼前,老人盯着看了半天,才指着卧室窗边:“要不……是那个?”董女士走过去一瞅,好家伙,八个大箱子堆在那儿,拆开一看,全是“趣垢”牌的清洁液,一瓶瓶码得整整齐齐,数了数竟有240多瓶。
“人家说这东西好,能用好久。”老妈小声念叨。可问她对方有没有当场演示怎么用,老人又摇摇头:“没演示……我也不知道咋就买了这么多。”
董女士越想越不对劲。为了盯着老妈按时吃药,她之前在客厅装了个监控,正对着门口和沙发。调出来8月1号下午的录像一看,更让人起疑了——画面里除了爸妈,还有两个女的,穿黑衣服的在那儿擦茶几,嘴里不停跟老人说着什么;穿粉衣服的往卧室搬箱子,路过镜头时,手还下意识挡了下脸。
“这明显是故意遮监控啊。”董女士赶紧报了警。民警顺着监控和转账记录一查,这钱果然是转给这俩推销清洁液的,俩人在老人家里待了足有两个多小时。
等联系上其中一个推销的崔女士,对方的说法更气人。董女士说家里根本用不上这么多,要求退货,崔女士先是百般推脱,说“得等十五个工作日”。后来董女士忍不住问:“你卖一个81岁的老人240瓶清洁液,这合理吗?”对方反倒怼回来:“那人家卖保健品,八九十岁的阿姨买五六万的不也正常?”
更让人窝火的是找厂家的过程。清洁液瓶身上印着“瑞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在香港,留了个电话。打过去一问,对方承认是生产厂家,却说“我们只负责批发,退货的事找卖家,跟我们没关系”,连批发价多少都不肯说,只说“帮你联系杭州的批发商,但退不退我们管不了”。
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里炸开了锅。有网友心疼老人:“阿尔茨海默病人本来就容易糊涂,这些人专挑这种老人下手,良心不会痛吗?”有人想起自家经历:“我奶奶之前被忽悠买过一万多的磁疗床垫,说能治糖尿病,最后发现就是块普通海绵,退的时候对方直接拉黑了。”
也有网友吐槽推销套路:“一看就知道是话术洗脑,先陪老人聊天拉近距离,再夸大产品效果,老人耳根子软,很容易被说动。那女的挡监控更可疑,肯定是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地道。”还有人提醒子女:“就算再忙,也得常给家里老人打打电话,讲讲这些骗局,最好把手机支付限额设低点,不然真出事儿追都追不回。”
更有人盯着崔女士那句“买五六万保健品也正常”较劲:“这逻辑太离谱了,正常不代表合理!老人判断力弱,商家就得有底线,不能见着钱就不管不顾,这跟骗有啥区别?”
说到底,这事儿最让人揪心的,是老人的无助和推销者的钻空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本就需要更多照护,可偏偏有人盯上他们的弱点,用“热情服务”当幌子,靠话术诱导大额消费,事后又翻脸不认账。
作为子女,除了多陪伴、多提醒,给老人的手机设个支付限额、开通消费提醒,或许能减少这类风险;而对于推销者和厂家,不能把“老人自愿”当挡箭牌,明知对方是特殊群体还强行推销,赚这种钱,既失德也可能踩了法律红线。
希望这240瓶清洁液能顺利退掉,也希望更多人能注意到这类针对老人的消费陷阱——别让“热情”变成算计,别让老人的信任被当成赚钱的工具。毕竟,谁家都有老人,多一分体谅,少一分贪心,才能让家里的老人过得踏实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