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带状疱疹的人越来越多?专家提醒:1种习惯尽量少做
发布时间:2025-08-27 17:20 浏览量:1
►
本文180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莫名其妙长出一片疹子,灼热、刺痛,连衣服扫一下都疼,有的甚至疼到彻夜难眠。去医院一查,医生却说是“带状疱疹”。
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是:“这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吗?我才三十出头啊!”
但事实上,带状疱疹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中招了。问题出在哪儿?医生提醒:一种习惯,可能正悄悄在“喂养”你的病毒。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时候得过水痘的人,这种病毒就会潜伏在神经节里,一旦免疫力下降,它就会“复活”,从神经里一路爬出来,在皮肤上冒出一串串疱疹。
以前这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但近几年,30—50岁的中青年患病比例明显上升。
2023年《中华皮肤科杂志》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过去十年里,18—49岁带状疱疹患者的就诊人数增长了近2倍。
为什么?医生给出了一个关键词:免疫力下降。
“我平时身体挺好的,怎么就得了带状疱疹?”很多患者都有这个疑问。其实,不少人忽视了一个致命习惯:经常熬夜。
熬夜会让免疫系统持续处于“疲劳”状态,T细胞功能下降,病毒监控能力大幅减弱。
一项发表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的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者感染带状疱疹病毒的风险几乎是正常作息者的2倍。
更可怕的是,熬夜不仅影响免疫力,还会扰乱皮质醇分泌,增加神经炎症,导致病情更严重,神经痛更剧烈、更难缓解。
很多人以为带状疱疹就是起个疹子、疼几天就好了。但事实远比你想象得严重。
李先生,35岁,带着神经痛来医院挂号。他的疱疹早就结痂了,可左侧胸部却像针扎一样疼,一碰就痛,连穿衣服都觉得折磨。医生告诉他,这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最常见、也是最难缠的并发症。
据《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数据显示,有20%-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而这部分人可能要疼几个月,甚至几年。
更别说一些严重病例,还会引发眼部感染、面瘫甚至脑膜炎。别以为年轻人免疫力强就能扛住,一旦病毒“发狠”,照样让你趴下。
虽然带状疱疹人人可能得,但有些人属于“高危人群”,要格外留意。
长期睡眠不足、压力大的人
熬夜、加班、焦虑,会持续拉低你的免疫状态。
慢性病患者
比如糖尿病、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类人本身免疫功能就容易紊乱。
免疫抑制治疗者
包括服用激素、化疗、器官移植术后等患者。
50岁以上人群
年龄越大,免疫系统退化越明显,病毒更容易“复燃”。
如果你属于上面这些人群,一定要特别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必要时可考虑接种疫苗。
规律作息,别熬夜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是给免疫系统“充电”的最佳方式。保持情绪稳定
长期焦虑、抑郁,会干扰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监控功能。适度运动
每周3次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有助于提升免疫活性。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B族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增强抗病毒能力。
如果已经出现成簇水疱、刺痛感,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不要忍。
正规治疗一般包括: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止痛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神经病理性止痛药等;
必要时联合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炎症反应。
写在最后过去我们以为,带状疱疹是老年人才得的“老毛病”;现在我们才发现,它可能就“躲”在身边,等待你熬夜、压力大、免疫力下降时突然爆发。别再小看这场病毒“复仇”,它不但会让你疼得彻夜难眠,严重时还会留下一辈子的神经痛。
从今晚开始,放下手机,早点睡觉。你对自己免疫力的每一分保护,都是对未来健康的一次投资。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带状疱疹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版)》
国家疾控局.《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试行)》2022年发布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1年第35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年第28卷第5期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