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 “学历内卷” 骗了!普通人的职场,本科学历往往就是天花板
发布时间:2025-08-28 15:30 浏览量:2
“要不我还是去考研吧?” 深夜的办公室,26 岁的小周对着电脑屏幕叹气。他本科毕业 3 年,在公司做行政,月薪 8000 元,最近看到同事小李(硕士毕业)涨薪到 1 万 2,又刷到 “35 岁本科被裁员,硕士留任” 的帖子,心里慌得不行。朋友圈里,以前的同学要么在晒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要么在说 “读研后跳槽薪资翻倍”,好像只有他还停留在 “本科阶段”,随时要被职场淘汰。
这几年,“学历内卷” 的风越刮越猛:“本科遍地走,硕士不如狗”“没个研究生学历,都不好意思投简历”…… 这些话让无数普通人陷入焦虑,觉得不把学历 “叠到硕士、博士”,职场就没出路。可 2024 年的真实数据却很打脸:全国企业岗位中,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占 12.3%,87.7% 的岗位本科及以下就能胜任;普通硕士毕业后,30% 的人薪资低于有 3 年经验的本科生,60% 的人从事的工作 “本科完全能做”。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读研逆袭职场” 只是被夸大的神话,本科学历不是 “暂时的起点”,而是拼尽全力能摸到的 “职场天花板”。与其被 “学历内卷” 裹挟着盲目考研,不如先看清:普通人的职场,本科学历到底够不够用,以及如何把本科学历的价值用到极致。
很多人觉得 “现在职场只认高学历”,可实际岗位需求根本不是这样。我们先看几组硬核数据,打破 “高学历 = 好工作” 的误区。
岗位需求:87% 的工作,本科就够了
2024 年《中国职场人才需求报告》显示,全国企业发布的岗位中:
要求 “本科及以上” 的占比 68.5%,要求 “硕士及以上” 的仅 12.3%,剩下的 19.2% 高中、专科就能做;就算是互联网、金融这些 “看似卷学历” 的行业,本科也能 cover 大部分岗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产品岗,80% 要求本科;金融公司的客户经理、柜员岗,90% 本科就能应聘;只有科研、高校教师、高端技术研发等少数岗位,才明确要求硕士及以上,而这些岗位仅占职场总岗位的 5.8%,且大多需要 “985/211 背景 + 科研经验”,普通硕士根本挤不进去。某互联网公司 HR 说:“我们招运营岗,收到的简历里有 40% 是硕士,但最后录用的 80% 是本科。不是我们歧视硕士,而是很多硕士没实习经验,连基础的活动策划都做不好,反而不如有 2 年经验的本科生上手快。”
薪资对比:普通硕士,未必比本科生赚得多
很多人考研是为了 “涨薪”,可普通硕士的薪资,真的没想象中高:
2024 年普通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 8500 元,普通硕士 10200 元,差距仅 1700 元 / 月;但硕士多花了 3 年时间,这 3 年里,本科生如果好好工作,薪资大多能涨到 1.2 万 - 1.5 万元,反超普通硕士;文科专业差距更明显:某事业单位的文字岗,本科毕业 3 年的员工月薪 1.2 万,刚毕业的硕士月薪才 9500 元;某教育机构的语文老师,本科有 3 年经验的月薪 1.8 万,硕士新员工月薪 1.3 万;就算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普通硕士起薪 1.5 万,而本科毕业 3 年、有项目经验的程序员,月薪能到 2 万 - 2.5 万元,差距一目了然。27 岁的小林,本科毕业后直接做程序员,3 年后月薪 2.2 万;他的同学小张考研 3 年,毕业后入职同类型公司,月薪 1.8 万。“小张说‘早知道当初不考研了,多赚 3 年钱,还比现在薪资高’,现在他还在后悔。” 小林说。
就算有人不信数据,非要 “赌一把” 考研,最后也会发现:对普通人来说,读研不是 “职场跳板”,更像 “浪费时间的弯路”。
弯路一:跨专业考研,毕业还是 “没对口工作”
很多人本科专业 “不好找工作”,想靠跨专业考研 “逆袭”,可普通人生源、普通院校的研究生,跨专业后根本没竞争力:
本科英语、跨考教育学的小李,读研 3 年后想当中学老师,却发现重点中学要 “本科 + 硕士都是师范专业”,普通中学招聘 “本科师范就够了”,她最后只能去培训机构当辅导老师,和没读研的本科同学做一样的工作,还多花了 3 年时间;本科机械、跨考金融的小王,毕业想进银行做管培生,可银行管培生要求 “本科就是金融专业 + 985 背景”,他只能去做信用卡销售,月薪 8000 元,比本科毕业直接做机械设计的同学(月薪 1.2 万)还低。“我当初觉得‘金融赚钱多’,跟风跨考,结果毕业才发现,普通院校的金融硕士,根本进不了核心岗位,还不如本科专业有用。” 小王的话很扎心。
弯路二:普通院校硕士,职场 “没优势”
不是所有硕士都 “值钱”,普通院校的硕士,在职场中甚至不如 “985/211 本科”:
某国企招聘时,明确 “优先录用 985/211 本科,普通院校硕士需额外考核”;某互联网大厂的简历筛选环节,普通院校硕士和二本本科 “待遇一样”,很多时候连面试都进不了;某普通院校的硕士小吴,投了 50 份简历,只收到 8 个面试邀请,“HR 说‘我们更看重第一学历和实习经验,你虽然是硕士,但学校普通,也没相关经验,竞争力不够’。” 最后他只能去小公司做助理,月薪 9000 元,和本科毕业 2 年的同学薪资一样。弯路三:3 年读研,错过 “职场黄金期”
职场有 “黄金成长周期”,尤其是毕业 3-5 年,是积累经验、晋升的关键时期。可读研 3 年,会让普通人错过这个 “黄金期”:
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人,3 年后可能晋升主管,带团队、做核心项目;而读研 3 年的人,刚毕业还是 “职场新人”,要从基层做起,和比自己小 3 岁的本科生 “抢岗位”;某快消公司的主管小陈,本科毕业 5 年,现在月薪 2.5 万,带 5 人团队;他的同学小郑,读研 3 年 + 工作 2 年,现在还是专员,月薪 1.8 万,“小郑说‘当年要是不考研,现在说不定也能当主管了,可惜把时间浪费在读研上了’。”不是我们 “贬低” 本科学历,而是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职场的 “上限” 不是由学历决定的,而是由 “资源、能力、行业” 这三个现实因素决定的,就算读了研,这些因素也很难改变。
第一,家庭资源有限,读研难 “破圈”
普通人读研,大多只能考普通院校,很难进入 985/211(2024 年 985 高校硕士录取中,普通本科学生仅占 25%)。就算考上普通院校研究生,也很难获得优质资源:
985 高校的硕士能跟着导师做国家级课题、去大厂实习,普通院校的硕士只能 “打杂”—— 帮导师改本科论文、整理数据,根本没机会接触核心项目;985 高校的硕士有 “校友圈资源”,毕业能内推进名企,普通院校的硕士只能自己投简历,和本科生 “抢岗位”,甚至因为 “高学历低经验”,被企业嫌弃 “性价比低”。某普通院校的硕士小周,父母是普通工人,“读研时想找实习,导师没资源推荐,只能去小公司做行政助理,没学到东西。毕业找工作,和本科生一起面试,人家有实习经验,我没有,最后还是没拿到 offer。”
第二,学习能力到瓶颈,读研难 “出成果”
普通人的学习能力,大多能支撑读完本科,但很难在研究生阶段做出 “能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成果”:
研究生需要 “自主科研能力”,比如写论文、做实验、搞项目,可很多普通人习惯了 “被动学习”,读研时不知道怎么找研究方向、怎么设计实验,最后只能 “混毕业”,论文没创新,项目没成果,职场根本用不上;某文科硕士小张,读研 3 年只发表了 1 篇 “水刊论文”,找工作时 HR 看了论文,说 “这篇论文没体现你的专业能力”,最后还是靠本科期间的实习经验才找到工作。第三,行业天花板低,高学历 “没用武之地”
很多普通人从事的行业,本身 “天花板就低”,根本用不上硕士学历:
行政、人事、客服、销售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 “沟通能力、经验”,不是学历,就算是硕士,也只能做和本科生一样的工作,薪资差距不大;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技术岗,比如机械维修、餐饮管理,更看重 “实操经验”,本科生工作 3 年,比刚毕业的硕士更懂业务,晋升更快。某制造业的技术主管老郑,本科毕业 10 年,现在月薪 3 万,手下有 2 个硕士员工,“这两个硕士刚毕业时,连基本的设备调试都不会,还是我手把手教的。现在他们月薪 1.8 万,比我当年同工龄时还低。”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与其纠结 “要不要考研”,不如把本科学历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一样能在职场站稳脚跟,甚至比普通硕士发展得更好。
第一,选对行业:找 “本科能做、有上升空间” 的工作
不是所有行业都 “卷学历”,选对行业,本科也能拿高薪、快晋升:
互联网运营、新媒体、电商等岗位,本科就能做,且 3 年经验后月薪能到 1.5 万 - 2.5 万元;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技术岗,本科生只要掌握编程、项目经验,毕业起薪就能到 1.2 万 - 1.8 万元,3 年后能涨到 2 万 - 3 万元;避开 “学历密集型” 行业,比如高校教师、科研院所,这些行业普通硕士也很难进去,别浪费时间。某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小王,毕业后直接去了互联网公司做开发,“工作 3 年,我参与了 3 个核心项目,现在月薪 2.2 万,比我读研的同学(1.8 万)还高。我还攒了钱,准备买房,他刚毕业,还在租房。”
第二,积累经验:比 “混文凭” 更重要的是 “能做事”
企业招人,最终看的是 “你能做什么”,不是 “你是什么学历”。本科生可以通过 “实习、考证、做项目” 积累经验:
大二、大三就去相关行业实习,比如想做运营,就去互联网公司做实习运营,熟悉活动策划、用户增长;考行业相关证书,比如做会计考 CPA,做程序员考 PMP,这些证书比硕士文凭更能证明能力;主动承担公司的核心工作,比如领导让你做项目助理,你可以主动提出 “负责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积累项目经验。某本科会计专业的小李,毕业前考了 CPA,还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了 6 个月,“毕业时我拿到了四大的 offer,月薪 1.1 万,比很多普通硕士的薪资还高。现在工作 2 年,已经晋升为小组长,月薪 1.8 万。”
第三,接受 “普通”:职场成功,不是 “学历高” 就够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 “行业精英”,接受自己的 “普通”,把日子过好,也是一种成功:
如果你做的是普通岗位,比如行政、人事,把工作做好,得到领导认可,月薪涨到 1 万 - 1.5 万元,能按时下班陪家人,也很好;不要和 “985 硕士、行业精英” 比,每个人的起点、资源不一样,比来比去只会焦虑,不如和自己比,每年进步一点就够了。某本科行政专业的小周,毕业后在国企做行政,“月薪 8000 元,有编制、福利好,每天能按时下班陪家人。虽然没赚大钱,但我觉得很踏实。我同学读研后做行政,月薪 9000 元,还经常加班,比我累多了。”
有位职场导师说:“我见过很多普通硕士,除了文凭,没比本科生多什么;也见过很多优秀本科生,经验、能力比普通硕士强太多。对普通人来说,‘学历内卷’是别人画的饼,别当真。”
其实,“读研逆袭职场” 的神话,只适用于少数有资源、有能力、有规划的人,对多数普通人来说,不过是 “听起来很美” 的陷阱。我们没必要为了 “不被淘汰”,把青春耗在考研上,更没必要因为 “没读研” 而自卑。
本科学历能给我们的,已经足够支撑 “过好普通职场生活”:能找到稳定的工作,能拿到体面的薪资,能有时间陪家人。与其盯着 “遥不可及的高学历”,不如把当下的本科学历用好 —— 学一门技能、攒一份经验、定一个清晰的目标,这些比 “混个硕士文凭” 更能让你在职场立足。
下次当你再被 “学历内卷” 的言论焦虑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一张硕士文凭,还是能让自己过得舒服、有价值的职场生活?当你不再用学历定义自己的价值,不再把 “别人的标准” 当成自己的目标,你会发现:普通人的职场,本科学历已经足够,而真正的 “天花板”,从来不是文凭,而是你对自己的认知和努力。
毕竟,职场不是 “学历竞赛”,而是 “能力比拼”。只要你能把本科学历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一样能过出属于自己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