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已经上市!研究发现:心梗患者吃栗子时,要多注意这5点

发布时间:2025-09-01 17:09  浏览量:3

板栗香甜软糯,刚出锅的热气扑面而来,光是闻味儿都能让人食欲大开。

但对心梗患者来说,板栗虽好,吃的时候却不能随心所欲。

刚从街边摊买来的板栗,冒着热气,剥开壳,粉糯香甜,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但心梗患者吃板栗,最怕的就是吃太多。板栗虽然不像油炸食品那样让人一看就觉得“重口味”,可其实它的淀粉含量非常高,和白米饭差不多,吃多了不光容易发胖,还可能让血糖和血脂一下子飙上去。

尤其是晚上吃板栗,吃完就卧床休息,身体活动少,糖分转化成脂肪的速度更快。脂肪一堆积在血管壁上,血管就容易变窄,血流变慢,心脏更容易“吃不消”。

如果有糖尿病,或者血脂本来就偏高,吃一小把板栗都得分时间、分量,最好别超过五六颗。像吃零食那样一边看电视一边扒板栗,心脏迟早要抗议。

很多人以为板栗是坚果类,像核桃、杏仁那样,偶尔吃点没关系。但其实板栗的营养结构更像是土豆、红薯这种“高淀粉主食”。一百克板栗,里面有将近四十克的碳水化合物,跟一碗小米粥差不多。

这意味着,吃了板栗之后,晚饭里就要少吃点米饭或者馒头。心梗患者如果吃饭时既吃主食又吃一堆板栗,相当于吃了两顿饭,血糖和血脂都会被“撑起来”。

高血糖会让血管内壁变得粗糙,像原本光滑的水管里起了毛刺,更容易让脂肪颗粒黏上去,时间一长,管子就越来越窄。心梗就是这么慢慢积累来的。

吃完板栗之后,有些人很快会感觉口干、犯困、头有点晕。这不是巧合,而是因为板栗升糖快,刺激身体释放大量胰岛素,有时候胰岛素反应太快,血糖突然降得太低,反而让人觉得晕乎。

更麻烦的是,胰岛素也会影响血压。它会让身体里的钠保留得更多,水分也跟着滞留,血管里的“水位”一高,血压就上去了。

高血压加上心梗,好比在已经破了洞的水壶里又倒满了水,心脏的压力直线上升。尤其是天气热、情绪激动、吃得咸的时候,更容易引发血压波动。

心梗患者吃完板栗之后,如果感觉头重脚轻、心跳加快,一定不要硬撑,赶紧坐下歇一会儿,必要时要监测血压。

街边的糖炒板栗香喷喷,不少人觉得比水煮的更好吃。但糖炒板栗的香味可不是板栗本身带的,而是靠炒糖和植物油加热后渗进去的。有些摊贩为了让板栗更亮更香,还会在炒的时候加入黄油或猪油,这样炒出来的板栗表皮光亮,咬一口出油。

对心梗患者来说,这种炒法相当危险。

过多的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这类胆固醇像“搬运工”,负责把脂肪运进血管壁里,越多,血管越容易堵。

而且糖炒过程中高温加热容易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物质,这种东西被研究发现对心脑血管有不良影响,长期吃可能加重血管老化。

比起糖炒板栗,更建议选择蒸栗子或者煮栗子,虽然没那么香,但对心脏更友好。

有些人听说板栗能补肾、健脾、强筋骨,觉得老年人多吃点有好处。但心梗患者的身体状态已经不一样了,吃“补”的食物,也要分清楚是不是自己该补。

板栗确实含有丰富的钾和维生素C,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钾含量高了,肾功能不好的人容易排不出去,体内的钾一高,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跳骤停。

而心梗患者里,有不少人本身就合并有肾功能轻度问题,尤其是长期服用降压药、利尿剂的人更要注意。有研究指出,心梗后使用ACEI类降压药的患者中,约有三成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下降。

不是所有的“补”都适合,板栗吃得再香,也得看身体承不承受得起。

除了吃多少、怎么吃,吃板栗的时间也很讲究。心梗患者如果空腹吃板栗,容易让血糖突然上升,心脏负担加重。如果刚运动完,吃板栗也不合适,运动后身体对糖的吸收速度加快,血糖波动更大。

比较合适的时候,是在饭后1小时左右,当身体已经开始消化,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时候吃两三颗板栗,既能满足口腹之欲,也不至于让血糖和血脂坐上“过山车”。

吃完之后别马上躺下,哪怕在阳台上走几步,也比坐着不动强。

有研究曾调查不同食物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发现高碳水的食物如果摄入过多,会显著提高心梗复发风险。板栗虽然不像甜点那样明显,但它的“甜”是藏在淀粉里的,吃多了,伤的是心脏。

表格中的这组数据或许能更直观地说明问题: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板栗的碳水含量其实比白米饭还高,虽然它是“甜中带糯”,但对心梗患者来说,甜多了就是负担。

如果平时有胸口闷、气短、走两步就出汗这些表现,那很可能心脏已经有些“吃不消”了。这类人吃板栗更要小心,一次吃多了,可能引发心绞痛,甚至诱发心梗复发。

还有正在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吃板栗时也要小心不要和药物同时服用。板栗中含有鞣酸,会影响部分药物的吸收效果,尤其是空腹服药时。

如果实在馋板栗,建议等吃药后1小时再吃。或者干脆把板栗当作下午茶的小点心,别和正餐、药物混在一起。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潘慧,陈伟,何丽.心肌梗死患者的营养干预与饮食控制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04):324-328.

[2]李红,宋洁.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02):178-182.

[3]王斌,张蕾.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营养管理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9):90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