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散步不如睡懒觉?医生提醒:年过60岁的老人,早上“5不做”
发布时间:2025-05-22 13:19 浏览量:2
这事儿说出来,可能要让不少老街坊不痛快:“早起散步,还不如多睡会儿懒觉!”
是不是听着像胡说八道?可在门诊坐久了,我见得多了,真不是吓唬人。王大爷早上六点钟雷打不动地出门遛弯,还没走两圈呢,心口一阵紧,差点栽地上。
张婶子非得天未亮就去跳广场舞,结果脚下一滑,摔成了股骨骨折。家属哭着说:“她就是图个早起锻炼身体,咋就……”
人老了,天冷了,阳气弱了,不是说你想动就能动。咱得讲究个时辰、个节律、个顺应天时地理的道理。
今天,就来说说:年过六旬的老年人,早晨到底哪些事儿别硬来?“五不做”,一个都不能少!
这年头,大家都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早睡早起、晨跑锻炼、空腹喝水,听起来没毛病。但你要知道:这套“健康三件套”,不见得适合每个人,尤其是老年人。
中医讲:“人过中年,阳气渐衰”。《黄帝内经》里说得明明白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老年人阳气本就不足,清晨又是一天中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若不知进退,反容易折了寿。
别看早上天亮了,寒气却还没退尽。尤其是秋冬之交、春寒料峭这会儿,外头冷得刺骨。你一出门,就像把一块本来就不太热的炭火扔进雪堆里——灭得快!
老年人早晨锻炼前不吃东西,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王姨,清晨五点去公园快走,“为了减肥嘛,空腹消耗脂肪快”。结果走着走着突然眩晕,脸色煞白,送来医院急诊一查:低血糖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差点昏倒在马路边。
现代医学也证实:老年人的血糖调节能力减弱,空腹运动极易诱发低血糖、心律不齐,甚至猝死。
中医同样有话讲:“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早起肚子空空,就像兵马未动粮草先断,怎么支撑这肉身之战?
建议:早晨锻炼前,至少喝点温水、吃几口小点心,切莫空腹硬撑。
你见过早上一起床就头晕眼花的吗?
李大爷就是这号人,起床太猛,站起就摔。检查发现:体位性低血压。这不是虚名,这是实打实的“摔跤预告牌”。
中医讲:阳气晨起未升,气血未布,动则伤阳。
现代医学同样指出:老年人调节血压的能力下降,突然起身会令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摔倒,轻则磕破,重则脑出血。
该如何做?醒来后躺一会,缓缓坐起,伸个懒腰,再稳稳起身。
这不是矫情,而是给身体一个“启动程序”,别一开机就死机。
有人说:“早上洗个澡,提神醒脑。”但老年人真不能这么干。
张阿姨冬天早晨洗头,没吹干就出门,结果突发面瘫。医生说是面神经受凉麻痹。中医早就说过:“风为百病之长。”清晨人体正虚,风邪易入,尤其是头部——诸阳之会,最怕寒。
现代研究也表明:老年人清晨洗澡,尤其用冷水,会引起血压波动、心脑血管负担加重,诱发中风。
建议:如要洗头洗澡,选在阳气最旺的午后时分,室温适宜,水温温热,再慢慢洗。
你听过“早上一杯水,胜过灵芝汤”这句话吗?
是好话,但问题在于——喝得太猛太多,反而有害。
赵叔每天一起床就灌下一大杯凉白开,说是清肠排毒。结果有一天突发心衰。医生说是清晨血容量突增,诱发了急性心功能不全。
中医说:水饮内停,脾不能运,必致痰湿上扰。
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清晨是交感神经最活跃的时段,大量饮水会迅速增加循环负担,尤其心脏功能不全者,风险更高。
正确方式是:小口慢饮,水温略温,每次不超过200毫升。别拿身体当蓄水池,强灌不如细润。
“早起跑步锻炼,好得很!”这是不少人的口头禅。可真有那么好吗?
有个真实案例:2023年,山东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清晨跑步突发心梗,抢救无效死亡。
很多人不知道,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危险时段。医学数据显示:早上6点到9点,是老年人心梗、脑卒中发作的高峰期。
中医讲:“动则生阳,过则伤阳。”老年人本就阳虚,一大早剧烈运动,只会“脱阳”——抓不住命的根。
建议:晨练应以缓行为主,打太极、八段锦、伸展操为宜,时间不超30分钟,避免大汗淋漓。
《黄帝内经》有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啥意思?就是你得顺应天时。尤其是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应随之内守。如果你非得大清早就跳起来折腾,那就是逆天而行。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老年人更要“藏”。这不是偷懒,是保命。
晨起五不做,说穿了,就是“藏阳护心”。
“那我不早起、不锻炼,是不是就该躺床上当咸鱼?”
当然不是。养生从不是放弃生活,而是学会顺势而为。
你可以选中午阳气最旺时段,慢慢散步。你可以练练气功、打打太极,温养气血。你甚至可以坐在阳台晒太阳、喝茶、听戏……这都是养生。
健康不是你拼命争来的,是你细水长流养出来的。
人过六十,身体就像一口老锅,烧得急了容易炸,火候不到又煮不熟。
早起五不做,不是禁令,而是对身体的尊重。别再用年轻人的节奏逼自己,顺其自然,身体才会给你回报。
记住:不是懒觉保你命,是懂得藏阳护正气,才叫真养生!
[1]李慧.老年人清晨锻炼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0):15-17.
[2]王美玲.不同起床方式对老年人血压影响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2):1846-1848.
[3]张建国.中医藏阳理论在老年养生中的应用探讨[J].中医药导报,2024,30(04):88-9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