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就肾衰竭!医生警告:糖尿病患者若常出现5个不适,立即就医
发布时间:2025-09-08 13:45 浏览量:1
糖尿病和肾衰竭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句“血糖高点没关系”那么简单。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的问题,顶多就控制下饮食,吃点药,没什么大不了。
但真不是这样。血糖失控久了,肾脏是第一个受害的器官之一,而且它坏起来,几乎是悄无声息的。
不少患者第一次意识到问题,是因为眼前一黑、脚肿得穿不了鞋,或者尿量突然变少,才赶紧来医院。做完检查才发现,肾功能已经掉到危险边缘,有的甚至一周内就从轻度病变进展到了急性肾衰竭。这不是吓唬人,是真的已经见过太多次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里最难缠、最棘手的一种。它不像眼病、神经病变那样容易被察觉,大多数人根本没感觉,直到肾功能已经损伤得差不多了。
尤其是以下这五个身体上的不适,如果你经常出现,真的,别拖,早点查查肾功能,别等到出事了才后悔。
第一种是下肢水肿。不是走了一天路脚肿那么简单,而是那种早上醒来脚就肿了,鞋套不上,按一下皮肤一个坑好几秒才回弹。很多人以为是心脏问题,其实肾功能下降后,身体排不出去的水分就会堆在下肢。
第二个是尿液变化。不是单纯的尿黄尿多,而是尿泡多、泡沫久久不散,还有尿量忽多忽少,甚至夜尿频繁。这种尿液泡沫,往往是蛋白尿在作祟,说明肾小球过滤功能出问题了。正常情况下,蛋白是不会从尿里排出来的。
第三个是乏力、食欲差、恶心想吐。这些症状太常见了,很多人会忽略。但当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代谢废物排不出去,身体就像一个垃圾堆积的房间,自然会影响胃口,整个人也会觉得没劲、想躺着。
第四个是贫血。肾脏不是只负责排毒,它还参与造血,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如果肾功能下降,红细胞生不出来,人就会越来越苍白、头晕、乏力。这种贫血,不是吃点红枣、喝点汤能补回来的。
第五种是高血压控制不住。很多糖尿病人本身就有高血压,但如果发现血压越来越难控制,用了两三种药还是压不下来,得警惕是不是肾脏出了问题。肾功能恶化时,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紊乱,都会让血压飙得很猛。
这五个信号,单独一个可能不是大事,但一起出现、或者反复出现,那就不是小事了。而且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可以非常快,快到你还没反应过来,肾小球就已经出现不可逆的硬化。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工作繁忙,糖尿病十几年,靠吃药维持血糖,也不太控制饮食。半年内体重掉了十斤,人也没什么精神,觉得是工作太累,没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突然水肿、恶心、尿少,被家人拉来医院,一查肌酐飙到600多,尿蛋白3+,肾功能已经是中度肾衰了。住院不到一周,肌酐继续上升,医生不得不安排透析。
肾脏是沉默的器官。它坏掉之前,不痛、不痒、不吭声。等你有明显症状,往往已经晚了。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哪怕血糖控制得还算“合格”,肾也可能悄悄受损。有些人血糖波动不大,但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这些都会联合起来加速肾脏损伤。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糖尿病会影响肾?简单说,血糖高的时候,血液就像糖水一样,流动在血管里,把微小的血管壁慢慢泡软、泡破。肾脏里充满了这种微血管,血糖泡久了,过滤功能就坏了,蛋白漏出来,废物排不出去,水分潴留,肾脏慢慢硬化。
而且糖尿病引起的肾病,早期几乎没症状,只有靠尿常规、微量白蛋白检测、肾功能指标才能早发现。很多人每年查体都不把这几项当回事,等到真的有症状了,已经是中晚期。
尤其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被查出肾功能异常。高热量饮食、久坐、熬夜、肥胖,这些生活习惯,正在把肾脏推向悬崖。
有些患者甚至不到40岁就开始透析,原因就是一直以为“血糖控制了就没事”,忽略了肾的检查。更严重的是,有人以为透析只是洗洗血,结果越洗越虚,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后悔莫及。
肾脏不像肝脏,有一定再生能力。一旦肾小球硬化,是不可逆的。而且肾病发展到终末期,除了透析就是肾移植,不是换个药这么简单。
那有没有办法预防?当然有。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至少每半年一次。有高血压的,还要监测血压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饮食上少盐、低蛋白、合理控制碳水,别再靠外卖和甜品过日子了。
控制血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整体代谢的稳定。血压、血脂、尿酸、体重,这些都要一起管。一旦发现尿蛋白阳性,一定要及时用药,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些药对保护肾脏有明确效果。
有些人怕副作用不敢吃,其实真正的副作用是拖着不治,让肾一点点坏掉。有症状才看病,是最糟糕的方式。现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做基础的尿检和肾功能检查,不麻烦,也不贵。
我这些年接诊过太多因为糖尿病拖出肾病的患者了。有的明明原本只是蛋白尿,一点生活方式调整加上规范用药,是可以稳定控制的,但就是因为轻视、拖延、忽略,最后走到了透析那一步。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这篇文章你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地“发出信号”,所有的“偶尔不舒服”,其实都是身体在喊“我撑不住了”。
别拿“我还年轻”“平时没啥事”当挡箭牌。糖尿病肾病不是老年病,而是慢性病管理的试金石。谁能把肾保护好,才能真的远离并发症。
定期查肾功能,不是医生瞎唬人,而是你能不能继续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肾脏这东西,坏了补不回来;别等到尿毒症那天,才想起医生说过的话。
参考文献:
[1]赵丽,张伟,刘志强,等.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4,62(3):112-115.
[2]陈晓红,王芳,李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8):654-657.
[3]周建军,高玉兰.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药学杂志,2024,59(4):289-293.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