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过了60的老人,宁可牙齿缺失,也别在这3种状态去镶牙

发布时间:2025-09-11 09:33  浏览量:2

“老了就得补牙,掉一颗补一颗,像补锅一样。”这是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常说的话。可现实可能恰恰相反:有些情况下,镶牙不但不利于健康,反而可能“赔了老牙又折身”

尤其是过了60岁,有三种特殊情况,医生劝你宁可缺牙也别急着镶。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常识?但这背后,可不是吓唬人,而是有医学根据的。

牙齿缺了,很多老人第一反应就是去镶牙,尤其是活动义齿,觉得方便、便宜、不用动刀。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镶牙这件事,远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镶牙,在医学上叫“义齿修复”,包括固定桥、活动义齿、种植牙三类。每种方式都有适应症,并不是“牙一掉就能补”。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状态强行镶牙,反而可能引发牙周病、骨吸收、咀嚼功能下降,甚至影响身体其他系统。

2021年《中国老年口腔健康白皮书》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67%存在牙周疾病,超过40%的老人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这就是说,大多数老人本身的口腔条件并不好,如果不做评估就匆匆镶牙,后果可想而知。

这第一种情况,是最多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

很多老人牙齿松了、掉了,第一反应是“老了正常”,但其实根本原因可能是重度牙周炎牙周炎不治,牙齿就像盖在沙地上的房子,再怎么修补也没用。

我有一位70岁的邻居老胡,前几年掉了两颗门牙,家人陪着他到诊所做了活动义齿。刚开始还挺高兴,吃饭、说话都不受影响。可没过两年,旁边的支撑牙也松了,义齿戴不住了,连带着又掉了三颗。

来医院一查,牙周炎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牙槽骨几乎没剩多少。我们只能建议他先做系统的牙周治疗,等条件稳定后再考虑种植牙,但对他来说费用高、恢复慢,最终选择放弃修复。

这是很多老年人的通病:牙周病没治好就急着镶牙,结果是“越镶越掉”,最后全口牙都保不住。

医生建议:如果你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先别急着去镶牙。一定要先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包括洁治、刮治、局部用药,等牙周稳定后再评估是否适合镶牙。

很多人不知道,口腔修复其实是一项全身性的医疗行为,尤其是种植牙,涉及局部麻醉、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如果身体本身基础不好,可能带来严重并发症。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统计,超过70岁的老年人中,约有60%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这些病如果控制不好,是不建议做复杂修复的。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她执意要做种植牙,觉得“种一次,省事一辈子”。手术当天虽然一切顺利,但术后第二天出现感染,血糖飙升至22mmol/L,住进了ICU。最后种植体也没保住,反倒落下一身后遗症。

医生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老人,一定要在病情稳定、指标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考虑镶牙修复,尤其是种植牙。否则,哪怕再贵的材料、再好的医生,也难保万无一失。

这一点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在临床上却非常常见。

很多老人初戴义齿时,会有明显的不适,比如恶心、异物感、说话含糊。这些都属于正常的适应期现象,但有些人心理负担过重,一戴就吐,一吃就烦,最终干脆不戴。

这类“戴不住”的患者,往往心理因素大于生理因素。

有一位63岁的退休老师,做了一个上颌活动义齿。刚戴上当天就觉得不舒服,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就来医院要求取掉。我们建议她适应一段时间,但她说:“我咽口水都觉得卡住了,像噩梦一样。”

最后她的义齿就一直放在抽屉里,成了“白花了几千块的纪念品”。

医生建议:如果你平时对口腔异物特别敏感,或者有焦虑倾向、强迫行为,建议先尝试短期试戴义齿,逐步适应。不要一开始就做昂贵的固定修复或种植,谨防“花钱买罪受”。

现在很多老年人热衷“养生热”,镶牙也成了其中一环。但医生想说,镶牙不是“统一套餐”,必须个性化评估

镶牙前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全面口腔检查:包括牙周状况、余留牙情况、牙槽骨密度。

全身健康评估:血压、血糖、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

心理状态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动机去适应义齿。

只有这三项都达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修复设计。而不是像某些广告说的“当天种牙、当天吃饭”,这在60岁以上老人身上,几乎是天方夜谭。

很多老人镶牙,是想“咬得动、说得清、笑得美”。但过度追求“年轻化”效果,反而容易陷入虚假宣传陷阱。

目前市面上的快速种植、即刻修复等技术,虽然听起来先进,但并不适合所有老人,尤其骨质疏松、牙槽骨萎缩严重者。

还有人听信偏方,用药膏敷牙龈、用偏方软骨“生牙”,这些都是不靠谱的伪科学。镶牙是一门严谨的医学学科,绝不是民间传说中的“偏方能补牙”。

医生建议:如果实在无法镶牙,现代营养学也提供了替代方案,比如使用软食、流质调配、营养补剂等,保证营养摄入,不一定非要“装牙”才算健康。

所以说,过了60岁,镶牙这事,千万别一厢情愿。要从“能不能镶”转向“该不该镶”。

在牙周病未控、全身疾病不稳、心理难以适应这三种状态下,宁可先缺着,也别急着补。

牙齿虽小,事关全身;镶牙虽易,科学为先。

你怎么看待老年人镶牙这件事?你或你家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李成祥.我国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58(5):312-316.

[2]张琳,刘洋.老年糖尿病患者种植牙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4,17(3):146-149.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报告(2021)[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