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子?还是现实一点!

发布时间:2025-09-12 16:59  浏览量:1

大家好,这里是鑫常在。

你觉得久病床前有孝子吗?请现实一点,不会有的!

刚落地的小孩子,看着就招人喜欢,心里头也亮堂。

照看小孩子的时候,就盼着他一天比一天壮实。小孩子要的也简单,周围环境安稳点,吃饱了、喝够了,身上没不舒服,大多时候都能顺顺当当照顾好。

小孩子的心思,一开始得靠大人猜。后来他会用眉眼、小手小脚比划,再往后就能咿咿呀呀说几句话了。

要是大人猜不透小孩子的心思,他一个劲哭,说不定会拍他两巴掌,嘴里念叨“这孩子咋这么磨人”“老哭个没完”。但旁人一般都能理解,毕竟猜来猜去确实累人,照顾小孩子的辛苦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那要是家里老人病了,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情况呢?

其实老人跟小孩不一样,他们不喜欢把需求直接说出来,总盼着没说出口的事儿,也能被安排得妥妥帖帖。我们的性格都差不多,不爱把话说透,要是不用开口,需求就被满足了,心里才觉得暖和、才痛快。

可这对儿女来说,真不是件容易事儿啊!毕竟疼不在自己身上,哪能啥都猜得准呢?要是老人能直截了当说“我要啥”“我不舒服”,反倒好办。可不管是老人还是咱们做儿女的,都没这习惯,好多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需求总说不明白。

你想啊,老人本来身子就不舒服,心里想的事儿又没被猜着,能不不痛快吗?咱们做儿女的呢,猜来猜去都摸不准门道,也着急上火。可老规矩在那儿摆着,咱们不能像对小孩子那样跟爹妈说话—— 哪怕小时候爹妈常这么说咱们,现在也不行。

总有人说,爸妈要是生病了,子女需要比平时更上心才好,可是,实际操作很难的。要是照顾的时候语气重一点,发点脾气,亲戚朋友还指不定怎么议论呢。

可话又说回来,总有人把 “久病床前无孝子” 挂在嘴边,好像自己的父母时刻被欺负了一样。我觉得“久病床前无孝子” 这话,其实是希望老人晚年能被伺候得尽量好一点。可这要求也太高了,太想求圆满了。但你想啊,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儿?盼得越满,最后越容易失望。

看着病弱的老人,人心里会发慌,觉得自己啥也做不了。瞧见他们那样子,就会想到自己早晚也有老、也有病的那天,心里空落落的,说不出的难受,好像自己提前就变成这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了。

说说我最近的感受吧:

生病的人浑身都不舒服,就想让身边人多上点心、多照顾着点,可谁也替不了他受这份罪

还总盼着不用自己说,身边人就知道该做啥能让自己舒服点。人脆弱的时候,这种盼头就更强烈。

在咱们这种不爱把心思说透的环境里,不用明说就被人懂,其实就是被疼、被惦记的意思,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自己没说,别人也没做,就会觉得身边人不了解自己,心里不是滋味,火就上来了。

我爸前阵子不舒服,后来精神好点了,可总觉得他心里憋着股说不清楚的火气。

他一闹情绪,我就慌了神,想做点啥让他舒服点,又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其实我也明白,他这是病得难受才闹情绪,谁也没法替他扛着,可那会儿就是受他影响,总想着做点啥能让心里那股无力感轻点。

这时候我就想起“久病床前无孝子” 这句话,觉得自己就是那“不孝子”。可真这么想了,心里反倒松快些。

我认了,自己能力就这么大,有些事确实做不到。按大伙儿说的“孝子” 标准,爹妈病了,不管他们多生气,都得陪着笑脸,想办法逗他们开心,不管提啥要求都得尽量满足,挖空心思让他们满意 —— 这些我真做不到。

心里乱糟糟的,连自己的情绪都管不住,哪还有心思去哄老人开心呢?

我不想被这些不属于我的情绪牵着走。物质上,我能尽力让他们舒服些,可情绪上,我是真没辙。

大家认同我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