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问
发布时间:2025-09-14 15:30 浏览量:1
没说西贝预制菜之争,原因是在周五晚上,突然收到微信公众账号消亡的消息。(重新注册了一个新号,名为“像光”)
通知是无声无息的,甚至没具体说明缘由。
这件事在今年5月份,其实已经有过先兆。董小姐的事情,里里外外说得太多,一度被处理了7天。后期没停下,发了若干内容,最后几乎一条不剩。
回顾了一下近期,最后一条内容说的是张雪峰,这倒是没啥。关键是上一条,就武大的椅子,多问了那么几个问题。
问问题不打紧,错在诘问了不该被置喙的对象——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这个系统本身的贯通性。发表特定言论,一直需要“天赋神权”,凡人不可轻易僭越。
对方最后悄然删除了三问,解散了话题,而我付出了账号的代价。
你以为能掏出各色法律,来进行自我辩驳,但对方其实不需要走这套繁琐的法律流程。这是凌驾在法律体系之上的神秘力量。
要说懊恼有之,愤怒有之,后悔倒是没必要。毕竟薛定谔的锤头砸向个体,不论你做没做什么,很多时候只需要找个莫须有的借口。
所以说,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等价交换。守卫正确的价值观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甭总想凡事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然后说一嘴西贝。
西贝这预制菜,到底算不算预制,从官方的定义上来说,不算。
但官方说的不算,显然没有得到民间拥簇。
预制菜的官方定义,最后能一锤定音,在落锤之前,必然会受到各方势力干预。这期间,越受到政策影响的群体,对定义干预的力量和频次,就会越剧烈。
唯独个体,由于是无数个松散的细胞,只能任人鱼肉,听之任之。
所以这次对西贝预制菜的声讨,更像一种逾越公众程序的反噬。当年欠下的债,没注意到的细节,突然被放大,推向台前,塞到聚光灯底下。
而西贝的落败,在于他们对台面上定义的过于笃信,从而忽略了,没有经过普世认可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不堪一击。
这次,一个应激反应剧烈的老板,碰到一个特别较真的刺头。
吵架倒是不可怕,可刺头很聪明,并且顺利地将话题从预制菜,拖入一个更大的漩涡,即对于菜价的臧否上。
在这个仇富的地界,商人本身自带原罪,贵就更有原罪,更应该被乱棍打死。
公众不会认真考虑,价格里面包括的从来都不止商品本身,还有服务、售后、品牌溢价等多重因素。
比如LV或者迪奥,抛开LOGO,无非是几块皮缝合到一起。这小包按克计量,确实也不值几个钱。
所以价格这东西,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老板决定的。以西贝为例,如果它们的菜品太贵,味道太差,和同行落差太明显,消费者觉得不值,自然没人吃,自然会倒闭。
只要西贝能在市场里活下去,说明本身价格存在合理性,那就是不贵。如果你觉得贵,只能说,你不是它的受众群体。
人当然喜欢追求便宜,于是会有选择。选择低价,不意味着就要反对高价。
向下内卷是无止尽的。苛责高价,是在加剧内卷。有一天价格体系出现崩塌,必然会伤害所有行业,会伤害所有人。
回到事件聚焦点,预制菜到底是什么,确实应该被公众正经讨论,并且重新拿出意见。
在不设防的讨论声里,行业才会被敲打,定义也会被校正,直到全新的,符合普世价值的规矩立在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