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秋天脑梗多,老人宁愿不洗澡,也要忍着别洗“三种澡”

发布时间:2025-09-14 16:18  浏览量:1

一到秋天,医院里脑梗的老人就明显多了起来。

很多人没想到,洗澡这件小事,竟然也能把人送进急诊室。

秋天气温忽高忽低,老人本身身体调节能力差,血管一热一冷就像旧铁管子,一旦收缩不及时,血流就容易出问题。不少人洗个澡,出来一头晕,下一秒就倒地不起,是脑子里的血管突然“罢工”了。

特别是三种洗澡方式,秋天碰不得。泡热水澡洗冷水澡洗太久的澡,这三种看似普通的洗法,背后都藏着让人无法预料的风险。

不少老人喜欢泡澡,说是能放松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可秋天一到,泡澡这事儿就得慎重。热水一泡,皮肤的毛细血管迅速扩张,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而内脏和大脑的供血却可能短时间“掉链子”。

有研究发现,水温超过40℃时,老年人脑部供血量会明显下降。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血压会因为热水刺激突然下降,大脑供血不足,脑梗、晕厥就容易找上门。

有个老李,70来岁,泡澡泡到一半觉得胸口闷,站起来就晕倒了。送到医院一查,脑血流减少,差点引发脑梗。医生说,泡澡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水温最好保持在37℃左右。

还有些老人觉得“冷水澡锻炼身体”,一年四季都不怕冷。其实秋天早晚温差大,冷水刺激会让血管迅速收缩,尤其是脑部和心脏的血管,突然收缩容易堵住。

有时候,脑子里的血管本来就有斑块,像河道里的石头一样,一旦血管收缩,血流变快,斑块一掉,就可能堵住血管,造成脑梗。这时候人也许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倒地不起了。

特别是天还没亮就洗冷水澡的,身体还没“醒”,血压波动更大。医生建议,即便是平时身体不错的老人,也别在秋天挑战冷水澡。身体不是机器,经不起折腾。

有些老人洗澡像做“全套保养”,从打湿头发到搓背、按摩,一洗就是二十多分钟。洗完出来,脸色发白、头晕眼花。这种情况不是累,是身体快“断电”了。

洗澡时间过久,尤其是在密闭的浴室里,空气闷热、含氧量低,身体散热困难,血压容易波动。特别是老人,身体调节能力差,洗着洗着就可能出现胸闷头晕视线模糊等表现,这些都是大脑缺氧的信号。

有的病人洗完澡后,刚走出浴室就栽倒在地了。医生查体时发现,血压忽高忽低,脑部CT提示轻微脑缺血。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别等到身体“抗议”才反应过来。

大多数脑梗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身体早就给出了信号。只是这些信号太容易被忽略了。比如早上起床头晕走路飘忽说话含糊不清手脚一侧无力,这些表现,很多人以为是“没睡好”“年纪大了正常”,其实都是大脑在报警。

秋天天气干燥,水分流失快,血液变得更“稠”,再加上气温变化大,血管一收一缩,就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早上洗澡前后,正是血压波动最大的时间段,如果这时候洗澡方式不当,就容易触发脑梗。

医生发现,脑梗发作高峰期,常出现在早上6点到10点之间,很多人就是在起床、洗脸、洗澡等日常动作中发病。

洗澡虽然是小事,但对老年人来说,得像准备一场“作战”一样细致。洗澡前,房间一定要预热,避免冷热刺激。浴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4℃左右,水温控制在37℃上下,别一冷一热让身体受不了。

洗澡尽量选择在中午或下午2点到4点之间,这时候气温最稳定,身体也最容易适应。别选刚吃饱饭后或刚睡醒时洗澡,容易头晕、恶心。

洗澡顺序也有讲究,先洗手脚,再洗上身,最后洗头。这样可以减少突然的冷热刺激,避免大脑供血不足。如果需要洗头,最好单独洗,用干发帽或电吹风迅速擦干,避免受凉。

洗完澡后如果出现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胸口不舒服视线模糊,这些都不是“正常反应”,而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哪怕只是轻微的不适,也别掉以轻心。

尤其是觉得“全身无力”或“话说不清楚”的时候,千万别想着“躺一会儿就好”,要立刻休息、观察,必要时打急救电话。脑梗最重要的是时间,越早发现,恢复越好。

一些老人还有“澡后坐在窗边吹风”的习惯,觉得舒服。其实刚洗完澡毛孔全开,风一吹容易受凉,血管突然收缩,会加重脑部供血不足的风险。

有些症状反复出现,其实就是脑梗的前奏。比如每天早上醒来时脑袋发沉,像戴了顶“铁帽子”;走路时老是偏向一边,或者转弯总是撞墙角;说话时舌头不听使唤,吐字不清;拿筷子手忽然抖,抓不稳饭菜。

这些症状看似小,但背后可能是大脑某个区域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果再加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那就更要警惕。

医生建议,发现这些表现,别等“发作”了才重视,要赶紧去医院做个脑部检查,看看是不是有脑供血不足或者小血管堵塞的情况。

说到底,不是秋天不能洗澡,而是洗澡方式得讲究。洗澡前要准备好保暖衣物,洗澡时动作轻缓,洗完后尽快擦干身体穿衣,别在潮湿环境里多待。浴室要通风,避免空气闷热。

家里如果有老人,最好准备防滑垫,浴室门口放个凳子,方便坐着穿衣。洗澡时门别锁死,以防发生意外时打不开。

如果实在身体不舒服,感觉头晕、心慌、胸闷,那就别勉强自己洗澡。身体的需要比“干净”更重要,有时候不洗澡,反而更安全。

秋天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平时可以多吃些黑木耳洋葱西红柿深海鱼。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保护血管。

洗澡前吃点香蕉或者燕麦片,可以让血糖保持稳定,避免低血糖引发头晕。洗澡后喝一杯温水,有助于补水和调节血压。

晚上睡前一碗温牛奶,也能帮助身体放松,改善睡眠质量,对预防血压波动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建民,胡大一.脑卒中防治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1.

[2]黄才元,李立明.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1-8.

[3]张海澄,陈晓锋.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4):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