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关灯太晚有危害?医生呼吁60岁后老人,最好在这个点关灯
发布时间:2025-09-16 15:51 浏览量:1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晚上不愿意早点休息,甚至不少六七十岁的退休人群,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看手机、刷短视频、看电视。这种现象特别常见,尤其是近几年,手机变得更普及后,不少老年人反而成了“熬夜党”。
可问题是,这样的作息并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身体。
有医生就公开表示,60岁以后的人,最好晚上10点左右就关灯睡觉,再晚,对身体真的有影响。
别看只是多熬一两个小时,但影响可能不止是精神差、白天犯困这么简单。
其实仔细想想,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的恢复能力已经大不如前。
年轻的时候,熬夜一晚第二天还能照样上班不觉得累,但一旦年纪过了60岁,身体的各种代谢功能会逐渐变慢,神经系统的反应也会变迟缓。
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特别容易受到作息干扰。
比如,褪黑素的分泌量会明显下降,而褪黑素本身是调节睡眠的一个重要物质,如果这个激素分泌得晚或者不够,睡眠质量就会变差。
睡不好,就会影响免疫力、血压、血糖甚至记忆力。
很多老人总说“晚上躺下睡不着、睡一会就醒”,其实很可能是因为生物钟被打乱,长期晚睡造成的。
而且从一些研究数据来看,睡眠时间和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确实有关系。
一项发表在《Sleep》杂志的研究就提到,老年人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死亡率明显增加。
再结合中国自己的数据,60岁以上人群如果长期晚于11点入睡,出现心血管问题的风险会比按时休息的人高出30%以上,尤其是高血压和冠心病这一类人群,更容易因为熬夜诱发血压波动或者心律失常。
这些看起来是“多看会电视、多刷几个视频”的习惯,其实背后真可能是身体大问题的引爆点。
此外,晚睡还容易打乱血糖控制。
这个很多人不知道,以为糖尿病只和吃东西有关。其实不是。
身体的胰岛素分泌也受到昼夜节律影响。
长期晚睡会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进而导致血糖不容易控制住。
有些老人明明吃得不多,但血糖还是忽上忽下,其实根本问题可能是作息紊乱。
特别是已经在用药的糖尿病人,如果熬夜,就很容易出现半夜低血糖或清晨高血糖的现象,而且身体反应还会比年轻时慢一步,风险更高。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神经系统的退化。
不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早期认知障碍的表现。
这和睡眠质量有很大关系。
大脑在深度睡眠时,会清理代谢废物,尤其是β-淀粉样蛋白这种和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物质。
如果长期缺少深睡眠,大脑的垃圾就没办法及时清理掉,长此以往,患老年痴呆的几率会增加。
而深睡眠往往在入睡后的前半段最为集中,如果晚上关灯太晚,真正进入深睡眠的时间就缩短了,对大脑恢复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再者,从临床上看,那些晚上不爱早睡的老人,还更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
比如焦虑、抑郁、烦躁、孤独感加重等。
白天身体不舒服,晚上又休息不好,时间一长,心理状态就会变得消极。
而且因为作息不规律,他们常常白天昏昏沉沉,晚上反而清醒,这种状态被称为“昼夜节律紊乱综合征”。
尤其是在冬天,天气冷、日照短,老人本来就容易情绪低落,再加上晚睡,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出不来。
在笔者看来,这种“晚睡不晚起”的生活方式,看起来自由,其实是慢慢削弱身体的过程。
而且有个误区特别普遍,就是有些人觉得,“我虽然晚睡,但早上睡到自然醒,就不缺觉。”
但睡眠的补偿机制并不是线性的,缺的不是时间,而是质量。
早上七八点钟阳光已经照进来了,身体的生物钟开始转入白天模式,睡再久,也没有晚上10点到凌晨2点这段时间的睡眠修复力强。
这个“黄金修复期”如果长期缺失,就算每天睡9小时,身体依然会越来越虚,免疫力也会一天天下降。
而且从另一角度说,很多老年人晚上迟迟不愿关灯,是因为内心的不安稳。
有些人退休之后,突然空下来,生活节奏被打乱,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就靠手机、电视打发时间。
久而久之,白天没事干,晚上就不想睡。
这种生活状态说实话挺危险的,因为没有节律的生活很容易让人情绪混乱,身体状态也跟着出问题。
医生们其实不是想控制老人几点睡,而是希望他们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有一个健康的作息环境。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人都必须在固定时间睡觉,每个人的生物钟确实有差异,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偏好晚一点。
但60岁之后,建议尽量把入睡时间往前调整一点,尽量控制在晚上10点之前关灯,争取让身体在11点前进入深度睡眠阶段。
特别是有慢病的人群,比如三高、糖尿病、心脏病,这类人群对睡眠质量的需求更高,晚睡带来的不是轻微的影响,而是直接影响病情控制的效果。
如果已经形成了晚睡的习惯,想改也不是一下就能改的。
可以从几个小方法入手:
首先是白天增加一点户外活动,尤其是晒太阳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其次是晚饭后不要吃太油腻或太晚,避免消化系统过度活跃影响入睡;再者是减少晚上看手机或看电视的时间,最好是关灯前半小时就不接触电子产品;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在白天睡太久的午觉,最多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否则到了晚上精神好,自然也就睡不着。
总而言之,睡觉这个事,看起来简单,其实是身体健康很核心的一环。
尤其是进入60岁之后,身体不像以前那么能折腾了,每晚早睡哪怕早半小时,对免疫力、代谢、情绪、大脑功能都是一种保护。
很多慢性病患者如果能把睡眠规律一点,血糖血压都能更稳,药物效果也会更好。
晚睡一时爽,但身体会慢慢出问题,这不是吓人,是很多人亲身经历后的真实感受。
[1]水水.睡觉不关灯会变胖[J].青少年科技博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