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清白上桌” 得把丑话说在前面
发布时间:2025-09-16 18:55 浏览量:1
预制菜“清白上桌” 得把丑话说在前面
哪里有吐槽,哪里就有反抗。日前,罗永浩怒怼西贝预制菜,引发西贝的激烈反抗。董事长贾国龙为了自证“没有一道预制菜”,将后厨菜品制作流程在全网公开直播,却曝出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18个月的羊腿、9个月的肉。本想自证清白,不料越描越黑,对于预制菜的讨论,吸引了四海八荒的吃瓜群众搅和进来。
排除炒作嫌疑,纯属失败公关。在西贝创始人眼里,“没有用预制菜”是指门店菜品并不符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有关预制菜的定义。但在消费者眼中,“非现做”就等同于“预制菜”。罗永浩所抨击的“预制菜卖现制菜的价格”,更是直戳命门,大众反响激烈。国家法规与大众认知里预制菜定义并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很多人本着眼不见为净的心态,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准则,更是预制菜健康可持续的基石轨道。遭到舆论围剿以后,西贝学精了,发布了一封致歉信:“做饭的围绕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那么问题又来了,西贝把挑刺的刁民当成宝贝疙瘩,是口嗨,还是博爱?
真诚才是必杀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感与甄别,让预制菜透明化、公开化,正是充分尊重消费者自身意愿。就像国内餐饮企业“老乡鸡”,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在门店中使用不同颜色,表明菜品是门店“现制”还是中央厨房的“半成品”或“成品复热”,让“吃不吃预制菜”成为消费者在其门店中的“可选”而非“必选”。
安全永远第一,存在即是合理。有了“商场不能使用明火”的规定,预制菜成为鱼与熊掌非要兼得的可行性方案。但不能拿着政策当丹书铁券,使用预制菜的时候,得规规矩矩,透透明明,不能偷偷摸摸,更不能既要又要。我们不怕预制菜,怕的是不知道是预制菜。预制菜可以上桌,但必须“清白上桌”,把丑话说在前面,避免被人拽住小辫子一顿猛薅。
文/何高峰
图/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