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撕开了无人敢说的真相:中国走向文明还要1000年!
发布时间:2025-09-19 20:43 浏览量:1
专栏 | 洞察启事
“中国要真正走向文明,没有1000年,或1000年以内是实现不了的!”一句话,全网炸锅。
说出这话的,不是什么键盘侠,也不是外媒“公知”,而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一个被誉为“中国良心企业家”的人。骂声接踵而至:“唱衰中国”“长他人志气”,甚至“不爱国”的帽子也飞了过来。
连董宇辉都站出来激昂回应:“我们历史上长期领先世界!”“贬低自己的文明就是心穷!”“没有完美的国家,但不能一开口就把祖宗说得一文不值。”
说得铿锵,听着解气——但他巧妙绕开了真正的问题:我们曾经辉煌,就等于未来一定辉煌吗?
把历史当按摩椅,躺下去就不愿起来,不过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自欺:用“祖上阔过”来掩盖当下的困局与停滞。
实际上,这场争论根本不是“于东来悲观、董宇辉积极”那么简单,它撕开的是一场关于“中国如何现代化”的古今之辩。
它逼问的,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勇气直面与文明的距离——是继续抱着老祖宗的牌坊自我感动?还是清醒地承认:我们可能需要一场千年追赶。
01文明不是拼GDP,是“人怎么活着”
先说清楚,什么叫“文明”?
别急着回答,我问你:你住的是30层精装公寓,开的是特斯拉,手机是最新款iPhone,朋友圈天天晒米其林——你文明吗?不一定。
很多人把“文明”和“现代化”划等号,以为盖了几栋摩天大楼、修了几条高铁、发了几颗卫星,就成了文明社会。错!那叫硬件升级,不叫文明。就像给一头野猪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它还是会在饭桌上用嘴拱盘子。
真正的文明,不是你有多“强”,而是你有多“人”。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了:“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 换句话说,文明不是你有多牛,而是你有没有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思考、体面地生活、有尊严地表达。
它不看你故宫多雄伟,而看你一个农民工能不能在医院被平等对待;不看你航母多霸气,而看一个小女孩举报性侵时有没有人相信她;不看你GDP全球第二,而看一个普通人说“不”的时候,会不会立刻被消失。
从这个标准看,我们离文明,不是差一步,是差一个维度。
不信?咱们掰开揉碎了看,我们到底卡在哪了?
第一大癌:帝制的幽灵,还在吸我们的血。
很多人说我们有五千年文明,没错。可问题是,五千年里面,我们搞了2133年的帝制——从秦始皇到溥仪,整整二十一个世纪,中国人活在“天子—官僚—百姓”的等级链里。
皇帝一句话,人头落地;官老爷一瞪眼,百姓跪地求饶。这种文明大多是“帝王的文明”,不是“人的文明”。
今天没皇帝了,可“皇帝思维”还在。
看职场:老板说“996是福报”,底下谁敢说个“不”字?
看教育:老师说“标准答案就这么写”,学生敢质疑?
看网络:大V说“中国人素质就是低”,底下立马一堆“高见”“醍醐灌顶!”
这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等级森严、权力崇拜、个体无名。
大多数老板脑子里还是“地主思维”:我是老板,你是长工,我赏你口饭吃,你就得感恩戴德。
你看胖东来给员工高薪、长假、分红,全国企业学了吗?没有。因为大多数人信的不是“人本”,而是“权本”。他们不相信人可以自主,只相信“上面管下面”,“上面施恩,下面磕头”。
第二大癌:排外心理,从“天朝上国”进化成“逆向自卑”。
古代我们叫“天朝上国”,觉得全世界都是蛮夷。现在换了个马甲,叫“文化自信”,可内核没变:凡是外国的,先打个问号;凡是西方的,先怀疑动机。
你提民主,他说“水土不服”;你提法治,他说“西方那一套”;你提个人权利,他说“不顾集体”。你问他“那你说怎么办”?他立马哑火,只剩一句“你是不是想搞yan色革命?”
所以当于东来说“要追赶世界先进文明”,马上有人骂他“崇洋媚外”。他们不知道,承认别人先进,不等于否定自己。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难道我们就不用?
第三大癌:国民性之痛——没有独立人格。
什么叫独立人格?不是你想干啥就干啥,而是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依附权威,不盲从潮流,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现在的我们呢?从小就被教育“听话”:听爸妈的,听老师的,听领导的。幼儿园要乖,小学要守纪律,中学要服从管理,大学要“稳定就业”,结婚要“门当户对”,生娃要“传宗接代”。
一套流程下来,哪一步是你自己拍板的?全是别人替你“规划人生”。
鲁迅当年说:“中国人向来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一百年过去了,我们正视了吗?没有。我们只是把“瞒和骗”升级成了“卷和逃”。
卷,是集体无意识地往同一个赛道挤——考公、考研、买房、鸡娃,仿佛人生只有这一条通关密码;逃,是躲进手机、游戏、追星、玄学,用娱乐麻痹自己,不敢面对真实的选择和责任。
那些“躺平”的年轻人真躺平了吗?他们只是换了个姿势继续焦虑。
微博热搜一出,全民站队,非黑即白,理性讨论?不存在的。一个明星出轨,全网审判;一个政策出台,立刻分成“支持派”和“喷子团”。没人去追问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没人愿意慢下来想一想:这事到底有没有别的角度?就像一群被投喂的鱼,媒体扔下什么就抢什么。
所以,于东来说“还要1000年”,真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根本还没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
02现代化三条出路:世界化、普适性、自我省察
1. 世界化:用世界眼光看中国
我们总爱说“中国特色”,可实际上,特色不能成为落后的遮羞布。
现代化不是“中国模式”或“西方模式”,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任剑涛在《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里说过:现代化,本质是世界化。
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社会法治——这些都不是所谓西方的专利,而是人类经过几百年的流血、试错、反思才总结出来的普适价值。就像电、水、路一样,不分东西,只分“有没有”。
中华文明要真正现代化,就必须把自己放进世界坐标系里,而不是躲在“五千年文明”的壳子里自我安慰。
你看新加坡,小国寡民,但它为什么能成为亚洲典范?因为它从不自我陶醉,而是主动对标全球标准,法治、廉洁、效率,哪样都经得起国际打量。
为什么?因为进步是不分“东”“西”的。包括于东来说的“1000年”,也不是说我们要照搬西方,而是说:我们得补课。补的是“人”的课,是“权利”的课,是“平等”的课。
说白了,我们要追赶的根本不是西方,而是现代性本身。
2. 普适性:承认人类的共同底线
什么叫普适性?不是说中国人非得过上纽约中产的生活,而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尊严,不该因地理、肤色、制度而打折。
你生下来,不该因为户口被分成三六九等;你说话,不该因为说了真话就被“喝茶”;你活一辈子,不该连个干净的空气、安全的奶粉都得靠运气。
这些不是“西方价值观”,是人活在这颗星球上的最低配置。
有些人非说这不适合中国,总想用“特殊性”来逃避“普适性”的拷问。
我们是讲“和而不同”,可“和”的前提是“人”,不是“工具人”。
要真正现代化,就必须撕掉那层“特殊性”的遮羞布,老老实实地回到人类共同的底线上来。要知道,一个文明的成色,不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看它如何对待最弱小的那个人。
3. 自我省察:文明的最高境界是自知之明
董宇辉总提“我们曾领先世界”,没错,唐朝长安是国际大都市,可那是祖宗的本事,不是你躺平的理由。
英国1215年签《大宪章》,王权被削,后来还砍了国王脑袋,才一步步走出专制。美国建国才两百多年,但它制度的根,是欧洲几百年的血泪反思。
而我们呢?很多人一提问题,就说“过去辉煌”;一提改革,就说“国情不同”;一提学习,就说“西方阴谋”。把国家当小孩宠,生怕它受点批评。
这种思维的危险在于:把“批评”等同于“背叛”,把“反思”等同于“否定”。
要知道,真正的文明,是能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文明。
德国人二战后,中小学天天讲纳粹罪行,总理跪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他们不遮丑,反而赢得了世界尊重。反观日本,鞠躬45度标准得跟机器人似的,嘴上说着“文明礼仪”,骨子里却烂透了——
他们敢正视731吗?敢把那些用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做的惨绝人寰的实验写进教科书吗?靖国神社年年去参拜,供着那些刽子手牌位,脸都不红一下。
因为承认731,等于承认自己国家的根基是建立在万人坑上的。所以他们装死、美化,把侵略说成“进入”,把慰安妇说成“民间行为”。
他们造得出新干线、玩得转动漫,却造不出一句真诚的“对不起”。因为他们的“文明”是买来的、借来的、表演出来的,不是从忏悔和自省中生长出来的。
一个不敢直面历史的国家,永远配不上“正常国家”的地位。
所以,于东来敢说“中国人不文明”,这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自省。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会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就治。而一个自以为健康的人,等查出癌症晚期,就晚了。
/
文明的现代化,从不靠口号推进,靠的是对痛苦的承认、对权力的警惕、对个体的尊重。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就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中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
因其艰难,而成其伟大。这个尺度下,中国的文明进程确实需要更长的历史耐心。
于东来说要1000年,也许太悲观;董宇辉说我们曾领先,也并非全错。但问题从来不在时间长短,而在方向对不对——如果你的方向是自我美化,那10000年也到不了;如果你的方向是直面真相,那哪怕慢,也在前进。
毕竟,一个不敢面对自己有多远的民族,注定永远追不上自己幻想中的伟大。
文明的路很长,但第一步,必须是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