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过了72的老人,宁可牙齿缺失,也别在这几种状态去镶牙
发布时间:2025-09-22 10:59 浏览量:6
牙口不好,难道就要认命天天喝粥?不少老人一听到“镶牙”两个字,眼睛都亮了,仿佛找到了重拾咀嚼快感的希望。
但医生却劝:“过了72岁,宁可缺牙,也别在这几种状态下去镶牙!”这不是吓唬人,而是有理有据。就像一部用了几十年的老收音机,不是每次出故障都适合修,有时候,修一下,反而更容易全盘崩坏。
“牙没了,饭也不香了”这是很多老人心中的痛。但这口牙,就跟一双鞋一样,不合脚的,穿上反而磨出泡。尤其在72岁这个关键节点之后,人体的许多功能已经悄悄换档,像是发动机转速变慢了,零件也开始松动,这时候强行“修修补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医生小陈接诊过一位75岁的老先生,患有高血压多年,牙齿掉了三颗,执意要镶牙。术后第二天,口腔严重感染,引发全身发炎,不得不住院输液。经检查,发现其口腔黏膜本就萎缩,免疫反应迟缓,原本只是个“小工程”,最后却变成了“大事故”。
镶牙这件事,说白了不只是“装个假牙”那么简单。它关系着血液循环、咀嚼功能、神经反应、骨密度,甚至心理状态。72岁以上的老人,在特定情况下镶牙,可能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就像在老旧电路上硬插新电器,烧的可不只是保险丝。
先从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说起:口腔黏膜老化。年纪大了,口腔环境就像一块干裂的土地,不再湿润有弹性。一旦镶牙,稍有摩擦,就可能出现破皮、溃疡,反复感染。有些人原本只是牙齿脱落,结果装了假牙之后,天天口腔疼痛,反而什么都咬不了。这不是修复,是添乱。
再说骨质疏松。很多老人骨密度已经低到“吹口气都能断”的程度。下颌骨本来就薄,镶牙过程需要“种”上假牙,强行打孔,就像在豆腐上钉钉子——你说这能稳得住吗?骨头一碎,牙也保不住,连饭都吃不利索,还可能影响说话和吞咽,本来想多吃两口,结果连喝水都费劲。
还有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身体慢病的协同反应。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在72岁之后几乎“人手一份”。而镶牙后引发的轻微感染,放在健康人身上可能没事,但对这些老人来说,就像是火药桶边上的火星。你看着是口腔问题,实则是全身系统的危机导火索。
更别说一些老人本身对假体材料过敏,或者存在心理障碍,长期适应不了异物感,反而加重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一旦恶化,吃饭、睡觉、社交,全部打折。你以为给他装上牙,他就能重新笑得开怀?有些老人装了牙,反而更爱闭嘴了。
再从传统中医学角度看看。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藏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而齿属肾。年过七旬,肾气早已虚衰,强行“补牙”,无异于逆势而为。就像一棵老树,你非要在枯枝上接果,接得上吗?
老人牙掉了就真没办法了吗?错!牙缺失,不等于生活质量缺失。关键要看:你是在什么状态下缺的?是慢慢自然脱落?是因病急性拔除?还是原本就牙周问题严重?不同的牙缺失背景,决定了你该不该、能不能、值不值得去镶。
有些老人牙齿脱落后,邻牙健康、咀嚼无碍,照样能吃能喝,还能啃玉米。这种情况,完全没必要折腾自己去镶牙,反而打乱了口腔的自适应节奏。
还有些人,牙周已经严重萎缩,牙槽骨吸收过度,这时候再去“强行安装”,只会导致假牙松动,甚至脱落卡喉。一块假牙卡在喉咙里,急救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这种情况,医生往往会劝:“忍一忍,比出事强”。
不是说所有老人都不能镶牙,而是要分清楚状态,别盲目跟风。有些人看邻居镶了牙,吃得欢笑得爽,就觉得自己也该跟上。问题是:别人家装的是精装房,你那是危房硬装,能一样吗?
很多时候,牙的问题背后,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吃太快、咬太硬、爱喝烫水、口腔清洁不到位,这些才是造成牙齿早衰的罪魁祸首。与其忙着修补结果,不如改掉源头的习惯。一口牙齿,养得好,比装得好更重要。
还有些老人,明明咀嚼力下降,是因为舌头力量减弱、唾液分泌减少,却误以为是牙齿不好,结果去镶了一口牙,咬合还是不行。不是牙的问题,是整个“入口系统”出了问题。
在某些文化中,老去是该被尊重的状态,不是必须“修复”的过程。牙掉了,眼花了,腿慢了,都是自然的衰老节奏。但我们总想逆天改命,有时候顺其自然,是另一种智慧。
你看古代文人,多得是缺牙的老翁,照样吟诗作对,谈笑人生。牙不是关键,心态才是。如果你能接受老去的身体,也能享受牙齿空缺带来的“轻盈”,那镶不镶牙,其实并不重要。
如果你身体状态良好,口腔环境稳定,医生评估后没问题,也不是不能镶,只是这一步,一定要走得慎重、走得科学、走得理性。别被“老了也要活得精致”的话术忽悠了,精致不等于折腾,健康才是最好的装饰品。
过了72岁的老人,遇到“镶牙”这件事,得问一问自己:我现在的身体状态,真的适合接受一个外来装置吗?我追求的,是咀嚼功能,还是心理安慰?
牙齿缺失看似是一个局部的小问题,实则牵动全身系统的协作。在某些状态下,不去镶牙,反而是对自己身体最温柔的保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1. 《中国老年口腔健康现状报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3年版
2. 《中老年口腔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版
3. 《黄帝内经·素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整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