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反复强调:天气炎热时,脑梗患者最怕这3件事,千万别大意了

发布时间:2025-09-22 16:17  浏览量:7

高温天气一来,医院里脑梗的病人就明显多了起来。不夸张地说,每年一到夏天,神经内科就像开了锅一样热闹。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必须郑重提醒,脑梗患者在炎热天气里,最怕的不是晒太阳,也不是吃冰西瓜,而是三件看似不起眼、实则凶险的事,一旦犯了,很可能就是一次无法逆转的打击。

很多人对脑梗的警惕只停留在发病那一刻,真正的危险往往埋在之后的细节。高温下,血液黏稠度会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变差,再加上出汗多、饮水少,很容易诱发血栓形成,这就是脑梗卷土重来的第一大推手。

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脑梗复发者在首次发病后的一年内再次中招,而夏季正是高发期。

很多脑梗病人出院后,觉得自己挺过来了,开始放松警惕。尤其是天热,不愿出门、不愿动弹,加上不规律的生活节奏,血压波动变得更加剧烈。

你可能不知道,血压的剧烈变化,是脑血管最怕的刺激。一项2023年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的研究指出,血压晨峰值超过135/85的复发脑梗风险是正常血压患者的近三倍。也就是说,炎热天气下,早晨刚起床那一下,可能就是决定命运的一秒钟。

再说个让人忽视的细节,空调房。很多人以为空调吹得越凉越舒服,殊不知,温差过大是脑血管最怕的打击之一

当室外温度超过35度,室内却只有22度,血管收缩和扩张之间的剧烈波动,会大大增加动脉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临床上,我们就遇到不少病人是在快速进出冷热环境时突然出现偏瘫、口齿不清、意识模糊的。不是中暑,是脑梗。

还要提醒一个容易被误解的点,很多人以为出汗越多越好,能排毒,其实这对脑梗患者完全是误区。出汗本身就会带走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脱水状态下,血液更容易浓稠,心脑供血变差。

特别是老年患者,口渴感本身就迟钝,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高黏血症状态。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夏季因血液浓缩导致脑梗复发的患者中,近七成在发病前都没有明显症状,直到摔倒或意识异常才被发现。

你以为喝水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不规律地猛喝水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原本就有心衰或高血压基础的老年人。正确的方式是少量多次、定时定量,一天分6到8次饮水,每次100到150毫升。别等口渴才喝水,那时身体已经缺水了。

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但极其重要的事,就是擅自停药。很多病人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了,就不按时吃降压药、抗凝药。这个行为比不吃药还危险

药物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环境的稳定,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一旦停止,就像突然撤走了保护伞。2024年《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停用阿司匹林后30天内复发脑梗的风险上升了近60%。你以为是药停得巧,其实是血管撑不住了

再说个让人扎心的观察,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情绪激动与脑梗复发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天气炎热时,人本身就容易烦躁、易怒,血压波动更大。

情绪波动所带来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管突然收缩、心率升高,直接诱发血栓脱落或血管堵塞。一个病人就是因为跟邻居吵了几句,结果被送进了急诊。

很多人以为只要避开中午高温出门就安全了,其实早晚的危险也不小。夜间温度虽然低,但湿度高,容易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会导致夜间大脑供氧不足,是脑梗隐形的帮凶。

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脑梗患者,复发率比普通患者高出48%。所以晚上睡觉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绝不是小题大做。

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那就是年轻人脑梗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高温季。很多30多岁的患者被送来医院时,自己都不敢相信。

仔细一查,熬夜、暴饮暴食、情绪焦虑、空调房不间断、长时间久坐,这些因素叠加,比老年人还容易中招。2023年上海市疾控中心统计,35岁以下脑梗患者占比较10年前翻了一倍。

还有些人不把“轻微症状”当回事,什么手脚麻、头晕眼花、说话不清,以为是中暑或低血糖,一喝水一休息就过去了。这其实是脑梗的前兆,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这种发作是正式脑梗的前奏曲,如果此时不及时干预,24小时内发展为完全性脑梗的概率高达20%。千万别拿“我还能动”当理由,而是该马上就医。

还有一点特别想说给照顾者听,很多老年脑梗患者自己不愿意表达不适,你得学会看细节。比如走路比平时慢了,说话含糊了,吃饭突然不愿咀嚼,这些小改变往往是大问题的信号。

我们接诊过一位老人,家人以为他是热得不想说话,结果检查发现已经形成了脑干小血管堵塞,再晚一步就可能昏迷。

所以说,脑梗患者在高温天最怕的三件事,不是晒太阳、不是喝冷饮、也不是出门太多,而是:忽视血压波动、突然脱水和擅自停药。这三件事,一个都不能轻视。它们不像大事,但每一件都足以让病情雪上加霜

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医生唠叨,但真不是危言耸听。每一条建议背后,都是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我们不是怕你烦,而是怕你再来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年第56卷第4期,血压晨峰与脑梗复发风险相关性研究

2.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21卷第2期,多中心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复发关系分析

3.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2022年夏季高黏血症与脑梗复发临床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