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妈到佛系妈:花光20万后,我学会用“不管”治好儿子的抑郁

发布时间:2025-08-05 01:00  浏览量:2

有些伤口,藏在厚厚校服袖子下面,有些痛,闷在孩子紧闭的房门里。直到那抹刺眼的红出现,我才真的慌了神。原来,我差点弄丢了我的孩子。

儿子打小就乖,闷是闷了点,学习倒真没让我操过心。

可初二那会儿,味儿就变了。

整天哼哼唧唧,说读书太苦太累,不想去学校了都。

话是这么说,人还硬撑着,像台老机器卡着壳,吭哧吭哧居然也混进了高中。

高中压力那叫一个大!

电话三天两头打来,不是抱怨老师讲得云里雾里,就是同学之间闹别扭。

开头我还挺有耐心,心想新环境嘛,谁还没个适应期?

我给他打气:“学习嘛,哪有不苦的?多问问呗。”

但我的安慰一点效果都没有,他的情况更严重了。

他越来越蔫儿,周末回家像霜打的茄子,门一关,游戏打得昏天黑地,饭都不想吃。

看着就来气!

我吼他:“学不好?将来就是个废物!我懒得管你了,爱干嘛干嘛去!”

吼完那会儿,他倒是老实学了一阵。

唉,好景不长,又故态复萌。

有朋友建议我带孩子去看看心理,但我觉得孩子只是不听话不懂事,是青春期的叛逆,长大一点就好了。

殊不知,我的忽视和否认进一步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直到我看到孩子割伤自己胳膊上的伤。

夏天了儿子还穿着长袖,真是怪事。

我以为他不怕热,或者想防晒。

藏了快一年,还是被我发现了胳膊上的伤。

一道道的,心像被揪住了,手抖着问他为啥?

他就轻飘飘回了一句:“划一下,心里舒坦点。”

我怕死了,也后悔死了,赶紧带去看医生。

结果出来,轻度焦虑抑郁。我的天都塌了!急啊,想他快点好起来。

那一年,什么医院、什么咨询,只要说能治厌学抑郁的,我都信,砸进去二十多万。儿子却从轻度发展成中度,甚至躯体症状进一步加剧。

我彻底慌了。

头发都快愁白了。

强撑着学点儿童心理,回头想想这十几年,我爱的是谁?好像是我脑子里那个完美的儿子。

盼他拔尖儿,盼他有出息,偏偏没问过他想要啥。

为了让他专心学习,我啥都包办了。

衣服伸手,饭来张口,结果呢?

不爱动,也不会跟人打交道。

高中时快一百八十斤了,同学笑他胖,我只盯着成绩吼:“好好学!考不上大学你对得起谁?!”

他呢,拼命想达到我的要求,可在我这儿,好像永远不够好。

天天被这么压着,住校又融不进去,得,抑郁、厌学、叛逆全来了。

解决“抑郁”的唯一办法就是熬!

想让儿子回来,我得先变。

放下我那没边的焦虑和期待,要求低点,再低点。

得真心实意地接住他,哪怕他现在看起来像个“废人”。

当我真这么做了,不觉得丢脸了,打心眼里觉得儿子也挺好,只管付出不问结果

……嘿,不到半年,儿子的变化让我们全家都傻眼了,惊喜的那种傻眼!

1、接纳孩子的状态,放下病耻感,允许他做个“废人”

我让孩子吃中药调理,给他请假旅游散心,觉得缓一缓可能就好了,但发现孩子还是这样。

有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一个人开始摆烂,是因为潜意识在反抗过度控制!”

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用挑剔和焦虑的眼光去看待他,而是真正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去关心他这个人本身。

我收起了以前那些唠叨和看不顺眼的情绪,只是单纯地关心他。

“昨晚睡得好吗?”、“今天想吃点啥?”

允许孩子做个“废人”,不是完全不管,看着他在家摆烂,而是有策略有步骤地帮孩子恢复掌控感,重拾能动性。

我开始带儿子做一些微小且无压力的事情,比如遛弯。

最开始我安排出去走是中午,那时候冬天人少,走出去我有意和人打招呼,认识不认识都可以问一声,我的态度是保护孩子隐私的同时大方且坦荡,慢慢的孩子对外界就没有那么担心,病耻感慢慢减弱。

我和他天天坚持,走路上看风景,看小区里谁家院子设计的好看,花的品种是什么。

后来他自己每天餐后都出去走走,早上还会跑步,下雨的话就跳绳,瘦了很多斤。

有时候不叫我,说“你要想去也可以”,潜台词是不用我跟着,我就识趣说你自己去吧。

孩子力量慢慢回归的同时,亲子关系也变得格外融洽。

2、关注自己,“狠心”不接孩子的负面情绪

抑郁症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不断地吸食父母的精神。

看到孩子整天把“不想活了”、“不想上学”挂在嘴边,昼夜颠倒玩手机,哪个家长能不陷入愤怒焦虑呢?

心理咨询师建议我,要跟孩子物理隔绝,保持距离,“狠心”不接孩子的负面情绪。

于是,我赶紧调整策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以前我总是盯着孩子吃药、做心理咨询,试图说服他复学,结果总是挫败。

现在,我和老公有空就出去旅行,滋养自己,给孩子留出空间自我疗愈。

当我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我的心态前所未有的放松,情绪也更稳定。

只有父母有能量,提供有质量的陪伴才是最好的药。

看到孩子整天把“不想活了”、“学习真没意思”挂在嘴边,昼夜颠倒玩手机,父母很容易陷入愤怒焦虑。

3、无条件爱着孩子,排泄孩子的负面情绪。

每天给孩子3个确信:

我是无条件被爱的遇到问题我是有求助对象的我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孩子躺平摆烂,会跟我反复确认,他是不是被无条件爱着。

请假不去上学的时候,不写作业的时候,迟到的时候,考不好的的时候。

这个时候先觉察自己有没有情绪,如果我有情绪波动,我就先稳定自己,然后在试着去共情孩子。

共情的同时,也要坚持原则,做到温和而坚定。

比如,当儿子因为游戏充值被拒接而发脾气时,我就说:“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觉得游戏很重要,我不答应你的要求,让你觉得很难受。但摔东西或者威胁我,妈妈确实接受不了。你有什么话都都和直接和我表达的,我都愿意听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儿子会逐渐明白,他的情绪是可以被理解和接纳的,但不良的行为是需要改正的。

这个过程虽虽充满挑战,但每一次耐心的共情与坚定的引导,都是在为孩子的内心注入力量。

时隔半年,得到儿子的同意后,我尝试让孩子重新拾起课本,一对一辅导。

后来我们决定碰碰运气,尝试复学,虽然最初也磕磕碰碰,但好在最后坚持了下来。

重新调整了预期后,我觉得儿子现在的状态也不错。

我很满足,因为我知道“他只是换了一条路走,重要的是他在往前走。”

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

都可以找我聊聊,我跟你一起分析一下孩子的问题,给你一些有效的建议,尽我所能帮助你跟孩子!

别怕心事重重,百恩陪你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