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强党性引领“职教出海”铸就大国工匠之魂

发布时间:2025-09-24 22:17  浏览量:1

周晓艺

永州市委党校的系统学习仿若一场思想的深度淬炼、党性的卓越升华,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宏伟战略谋划。作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身处内陆却心怀寰宇,我深知“职教出海”绝非仅是教育开放的实践路径,更是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担当。在这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坚强的党性宛如“定盘星”稳驭前行方向;恰似压舱石,筑牢奋进根基,是我们在国际浪潮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卓越人才的根本保障。

党性修养:新时代“职教出海”的战略基石

党性,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与政治灵魂,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指引。伴随全球化的深度演进与国际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职业教育国际化已跃升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关键。职业教育国际化旨在让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培养出的学子能在全球就业市场崭露头角。唯有以坚强党性为引领,笃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精准锚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湛技能与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目标,方能将“职教出海”精心打造成展示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价值的重要窗口,使之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引擎。

自我剖析:党性修养的现状与反思

政治理论修为有根基却欠深厚。我始终积极投身于党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奋力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然而,在系统性与贯通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外交与国际合作的重要论述理解尚浅,转化运用能力亟待增强,尚未能将党的理论深度融入专业教学与国际合作实践。例如,在剖析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时,未能充分运用相关理论精准把握,致使对一些新变化反应迟缓,错失诸多发展机遇。

工作作风表现务实有余而创新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我秉持勤勉踏实、注重实效的态度,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开拓创新能力略显欠缺。特别是在推动国际合作进程中,对跨文化沟通、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主动探索不够深入。在团队协作中,多采用传统沟通方式,未能充分激发集体智慧与协同效能。如之前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因循守旧沿用老办法,未尝试新的合作模式,导致效率低下,效果不尽人意。具体而言,该项目中我们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展课程共建,原本计划共同开发一系列前沿课程,但由于沟通不畅和合作模式单一,导致项目进度缓慢。国外院校反馈意见后,我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经过调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沟通模式,定期召开视频会议并同步文档,同时引入项目管理工具,明确双方分工与时间节点,才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最终成功开发出部分课程,但整体效率仍未达到预期。

服务育人实践中有温度而少格局。我一直心系学生成长,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体验。但在“职教出海”的宏大背景下,对学生国际竞争力培养的战略谋划与前瞻布局尚显薄弱,个性化、国际化的学习支持体系尚未完善,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比如,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未能充分考量国际市场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变化,致使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足,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某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未充分调研国际市场对该领域人才技能的新要求,导致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在国际项目面试中,因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不少学生未能通过首轮筛选,仅有不到30%的学生能够到较为理想的国际企业实习或就业,而在一些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上,该专业学生的胜任率仅为10%。

根源探析:理论、勇气与机制的三重短板

上述问题根源主要在于:理论武装深度不足,对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深刻,对教育对外开放宏观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导致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自我革命精神弱化,随着教龄增长,有时安于现状, 缺乏持续突破舒适区的勇气与决心;实践平台运用不充分,参与跨文化实践与重大合作项目机会有限,致使党性修养与职教出海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节,难以实现有机融合与协同共进。

提升路径:以坚强党性护航“职教出海”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深入系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钻研其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论述,力求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职教出海”的每一个环节。例如,通过积极参加专题研讨班、潜心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深度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领悟,并积极主动运用到教学实践与国际合作中,以理论之光指引前行道路。

转变工作作风,激发创新动能。树立开放、协同、高效的工作理念,全方位提升国际交往与跨境项目管理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勇于创新校企合作与中外协同育人机制,全力推动形成高效灵活、兼容并蓄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例如,在之前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大胆创新合作机制,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还深度参与到课程开发中。企业与学校共同组建专业课程研发团队,根据行业最新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某专业学生参与该项目后,获相关专业技能证书比例提升30%,实践操作能力显著增强,毕业后广受企业青睐,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聚焦育人本位,拓展服务格局。精准洞察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精心建立健全学生国际流动与支持体系,着力培养更多知华、友华、技艺精湛、言行规范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例如,我校与国外一所院校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海外实习和交流机会,同时量身定制专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我们与国外院校开展为期一年的交换生项目,学生在国外院校参与实际项目操作,回国后分享经验并参与课程讨论。经过该项目培养的学生,在国际交流中表现更加自信,跨文化沟通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融入国家战略,贡献职教智慧。积极踊跃投身“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力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资源和模式走向世界舞台。主动参与援外培训与中外合作办学,促进职教互鉴、文化交融,持续讲好永州职教故事,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内陆职教出海”方案,为湖南乃至中国职教赢得国际话语权。例如,我校参与某援外培训项目,针对目标国农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通过理论讲解、实地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将中国先进的农业种植与养殖技术传授给当地学员。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能够独立开展相关农业项目,部分学员还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当地农业企业,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该项目赢得广泛认可与赞誉,有力提升了中国职教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结语

党性修养,是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逐梦世界的根本依托与强大底气。我将以此党性剖析为全新起点,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持续砥砺政治素养与国际化能力,坚定不移地将党性要求精准落实于“职教出海”的具体实践之中,为发展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倾尽全力,为实现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贡献职教人的磅礴智慧与无穷力量。

作者简介:中共永州市委党校2025年秋季妇女干部培训班学员,现任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文系作者在永州市委党校学习期间的党性分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