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手不合群也很少说话

发布时间:2025-09-26 10:32  浏览量:1

因为多说话和露面会让高手掉价!

在市场经济中,流通量过⼤会使产品价格下跌。也就是当供大于求的时候,稀缺性降低,价格就低了。

露⾯越频繁或者关于你的消息越多,你就显得越平凡。

这篇文章可能是近几个月来经济学含量最高的一篇,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ID了……

先明确一点 —— 大部分的刚需,本质上是被制造出来的。

可能你会想 “这可是刚需啊,不是人本来就需要的吗?怎么会被制造出来呢?”

这大概率会是你的第一直觉,可是你只要稍微再细想一下,我相信你立马就能反应过来。

人真正的刚需是很少的,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他的都是市场经济的渗透。

就比如,钻戒,你觉得是结婚的刚需吗?

你可能会觉得,是可以没有,不会有什么大影响的,但是没有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对吧?那么这就是你的刚需。

当时当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时候,现在突然告诉你,满大街全是钻石,人们宁愿踩在脚底下,也不愿意捡起来,你还觉得钻戒是刚需吗?当然不会吧。

物品多了就不值钱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附加在这个稀缺度上的意义全面瓦解!

你没看错,意义不是附加在物品上的!而是附加在物品所代表的稀缺性上的!

不稀缺,不仅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有任何意义。

对人来讲是一样的,动作做的多了,就是会掉价。

这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有钱人,高手,都感觉和普通人的距离很远的原因。

他们的少言与不合群,从来不是故作清高的姿态,而是对稀缺价值的精准把控,更是对人际关系与精力分配的深度清醒。

强如雷军在抖音塑造亲民人设,回评论吗? 回私信吗?

当然不会!高手不会把语言浪费在无意义的寒暄和争论里。

你见过哪个企业家在酒桌上跟人争论 “今天天气好不好”?

他们的每一句话,要么是为了推进合作,要么是为了解决问题,要么是为了传递精准的信息—— 多余的话,只会稀释自己的专注力,也会让别人觉得 “这个人的观点很廉价,随时都能说一堆”。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我很久之前看过的一句话——

第一个看到骆驼的人会逃之夭夭,第二个会在一定距离冒险去靠近它,第三个就会大胆将绳子套到它的头上。

许多事物,只要熟悉了,感觉就会随之变得平淡无奇。一些看起来挺可怕又怪异的事物,只要给够时间让眼睛去适应,就会变得普通平常。

更重要的是,少言和不合群能让高手保持清醒的判断。人在群体里很容易被从众心理影响,别人说什么,你就跟着信什么,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

但是请你记住:不要在开始时就让自己变得稀罕,而是要无所不在。只有被人见到、得到欣赏、受到喜爱的东西,才会在不见时被人想念。

不然就是自导自演的自作多情了……

就像太阳一样,只有在它不出现时,它才被人们所欣赏。雨天持续的时间越长,太阳就越珍贵。但炎热的日子过多,太阳就让人厌倦了。学会将自己隐藏起来,让人们请求你回来。

最后再多说说不合群吧。

很多人害怕不合群,本质上就是害怕占别人便宜的时候占不到,不愿意付出,不想着自己可以提供什么价值,每天光想着从哪群体里吸血。

那些以为合群是为了积累人脉的,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人脉,高手早就看透了:真正的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有多少价值能吸引别人。

就像森林里的大树,从不需要主动跟小草抱团 —— 它的高大和阴凉,自然会让鸟儿、松鼠来依附。

如果你本身没有核心价值,就算天天跟人凑在一起,也只是无效社交。你去参加十个饭局,跟十个人交换名片,回头人家可能连你的名字都记不住。可如果你能做出一个好产品、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解决一个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用你主动找别人,别人自然会来找你。

至于孤独的问题,不是合群就可以解决的,不孤独的人,一个人也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