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午休时猝死,医生苦劝:中老年人,午睡要牢记“四不要”
发布时间:2025-10-01 07:00 浏览量:1
人年岁一大啊,身体这台“机器”就像用了几十年的老电视,哪怕外壳擦得再亮,线路也总有老化那一天。最近有个新闻传得挺广,说是72岁的老张,午饭后打了个盹,家人怎么叫都叫不醒。
送到医院,已经没了生命体征。医生一看,是心源性猝死。你说这事听着多吓人,午休这点小事,咋就跟“要命”扯上了关系?
午睡这事儿,说轻也轻,说重也重。它不像吃药那样有说明书,每个人都说“午睡好”,但真睡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怎么睡,睡多久,睡什么姿势?
中老年人午睡,真不是闹着玩的。今天我就跟你唠唠,中老年人午睡时,哪“四不要”真得放在心上,不然睡得越香,风险越大。
咱们先讲第一个“不要”:吃完饭立马睡。有些人中午一吃完饭,筷子一放,屁股还没离开凳子,脑袋已经往沙发上倒了。他们还振振有词:“我这叫效率高,饭后马上养神。”
但你不知道,这么干,心脑血管其实很吃力。饭后,胃肠为了消化要加大血液供应,这血从哪来?当然是从身体其他地方“抽”过去的。
这时候你一躺下,尤其是平躺,血液一分散,心脏和大脑就可能供血不足。年纪大的人本身血管弹性差,容易因为短暂的脑供血不足而晕厥,严重的还可能诱发心梗、脑梗。
我有个患者,姓王,今年70岁,血压一直不算稳定。有一回中午饭后躺沙发上刚闭眼,家人就听见“砰”的一声。他摔地上了,脸色煞白,幸好送医及时,医生说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人家后来自己也后怕:“我还以为是犯困,哪知道脑子差点断电。”
再说第二个“不要”:午睡时间别太长。有些退休的大爷大妈,午觉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起来跟“断片”似的,头昏脑涨,嘴里还嘟囔“怎么越睡越累”。
这不是你身体不行,而是你睡过头了。根据《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上的研究,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对心脑血管是最友好的。
睡太长,人体进入深睡眠阶段,醒来时大脑还没完全“上线”,会出现“睡眠惰性”,也就是俗话说的“越睡越晕”。
长时间午睡可能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晚上睡不着,白天又想睡,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人,午睡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风险越高。
《柳叶刀》曾发表过一项涵盖全球116个国家的研究,明确指出午睡超过一个小时,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
再聊第三个“不要”:别趴着睡。很多上了岁数的人,尤其是还在做事的老人,午休就在书桌、餐桌上趴一下,觉得“反正就半小时,不讲究也没事”。但你别说,趴着睡其实对心肺很不友好。
趴着时胸口被压迫,肺部扩张受限,心脏也被挤压,血流回心率下降。对年轻人来说,这点事扛扛就过去了,但对年纪大、心功能差的人来说,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
我有个邻居,老刘,平时身体倍儿棒,就是喜欢中午趴桌子小憩。有一回他女儿回来早,看到他趴着不动,轻轻一推,竟然没反应。
急救车把人拉走了,医生说是心跳骤停,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来一条命。事后医生跟他说:“你这岁数,趴着睡,跟拿手压着心脏差不多。”
还有最后一个“不要”:别在通风差、温差大的地方睡。有些人一到夏天,把风扇对着吹,或者贪图凉快,午睡就开着空调,盖个小毛巾被,美其名曰“舒服”。
可你不知道,这种“舒服”,可能是身体的“陷阱”。尤其是温差大时,血管收缩剧烈,血压波动明显,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中老年人本身就对外界温度变化不那么敏感,汗毛都退休了,反应慢。通风不良的房间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减少,心脑供氧就会降低。你以为自己是在“养神”,其实是在“耗命”。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琢磨:“那是不是不午睡就万事大吉?”那也不是。午睡本身关键是方法要对。就像吃饭一样,吃对了是滋养,吃错了是负担。
午睡也是,睡得好是修复,睡不好是折腾。尤其是心脑血管本身就有毛病的老年人,午睡这事更要当回事。
那怎么睡才算“对”?你可以想象一下小时候外婆在藤椅上打盹的样子,窗户开着,风轻轻地吹,小猫在脚边打呼噜,一条薄毯盖着肚子,脑袋歪在靠垫上,不趴、不躺、也不凑合。那才叫真正的午休——短、稳、安。
我建议,吃完饭别急着躺,先在屋里慢慢走上十分钟,或者坐在阳台上听会儿戏剧,让血液慢慢分配妥当。
然后找个靠背舒服、稍微能仰头的椅子,闭眼休息个二十来分钟。别看时间短,这种休息方式,反而更能恢复精力,保护心脏。
顺带说一句,有些人中午不睡,晚上却老是失眠,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背后原因也可能是白天压力大、午休不当、饮食过重造成的。午休本身就是调节神经系统的一个“小插曲”,别把它当作主旋律。午睡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下午的时光。
午睡还得看个体差异。像是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呼噜很严重那种)的人,午睡时更容易发生窒息,建议这部分人群尽量坐姿休息,不要平躺。
还有患糖尿病的人,午睡前后的血糖变化也要注意,别因为睡觉耽误了测血糖或吃药的时间。
我曾经在一次讲座上说过:“午睡这事,看起来像是个‘小事’,却藏着‘大健康’。”台下有个60多岁的阿姨听完后握着我手说:“医生,我以前真不当回事,晚上不睡午觉也睡,结果白天总是头晕,后来按照你说的改了午睡方式,整个人精神都不一样了。”
人到老年,拼的不是拼劲,而是“稳劲”。午睡不是战场,不需要“睡赢”,只求“睡稳”。身体这台机器,真的就靠我们一点一滴地保养。午休这事,也许你今天不重视,但它可能就是明天健康的分水岭。
别小看这一觉,睡对了,是补药;睡错了,是催命符。愿每一位中老年朋友都能在午后阳光里,安安稳稳地打个盹,不惊不扰,神清气爽地迎接下半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丽,李玉华,王强,等.午睡时间对老年人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3):245-249.
[2]周小燕,陈志鹏.午休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10):811-815.
[3]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指南[EB/OL].2022-08-18.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