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银行取款身亡后续:10万元“慰问金”背后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5-05-16 14:27 浏览量:3
湖南株洲那位老人在银行取款时离世的事大家都在关注。今天事情有了新的走向,家属和银行达成了和解,银行给了家属10万元慰问金,还承担了丧葬费用 。这事儿看似尘埃落定了,但背后的疑问可一点没少。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事情经过。5月14号,老人的女儿想取5万块钱定期存款给母亲转院治病,结果密码输错三次,账户被锁。按银行规定,得老人本人到场办密码重置。女儿和小女婿就用轮椅把老人推到了银行。到了银行,工作人员一看老人状态很差,眼睛闭着,叫也没反应,赶紧启动绿色通道,还提出上门服务或者直接把钱转到医院账户,可家属拒绝了,非要现场取现。后来,老人在银行门口昏迷,家属打120急救,却没能救回来,法医初步判断是心源性猝死。
事情曝光后,网上吵翻了天。大家都指责银行太死板,没有人性化服务,老人都病成那样了,还非得本人到场。银行也委屈,说家属第一次去只说老人“不方便”,没提病危,他们没办法提前预判风险,而且后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都被家属拒绝了。
现在双方和解了,可这10万元慰问金,让人心里直犯嘀咕。如果银行没错,为啥要给这笔钱呢?说是慰问金,可这和赔偿款有啥本质区别吗?从法律角度来讲,如果银行没有过错,确实没必要赔偿,给慰问金更多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但要是银行真有责任,比如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或者违反了给特殊客户提供便利服务的相关规定,那这10万元就应该是赔偿款。
有人可能会问,银行到底有没有错?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银行要求本人到场办理密码重置,这是符合一般业务规范的。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老年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里也明确提到,对于重病、行动不便的特殊客户,银行应该提供上门服务或者绿色通道。在这件事里,银行一开始没有主动提供上门服务,虽说家属没把老人病危情况说清楚,但银行也没进一步询问了解,这是不是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呢?而且,在老人状态明显不好的时候,银行虽然提了一些建议,可有没有更积极地采取措施保障老人的生命安全呢?这些都值得思考。
还有这10万元,到底谁来出呢?是银行从自己的盈利里拿这笔钱,还是会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让员工承担一部分,或者转嫁到其他业务成本里?要是公家出这笔钱,也就是银行承担,那是不是意味着银行在管理和服务上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最后得用真金白银来“买单”呢?要是私人出,比如相关工作人员承担,那他们的责任又该怎么界定,这样做合理吗?网友们对这次和解也是看法各异。有的说,银行给了钱,肯定是心里虚,有一定责任,应该好好反思服务流程,以后多为特殊客户考虑。也有人觉得,家属可能是考虑到维权成本高,证据也不太足,才选择接受这笔慰问金,这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