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老人“无痛取卵”?医生不只闹笑话
发布时间:2025-10-09 03:15 浏览量:1
日常数据监测发现,某医院为73岁老人开展“无痛取卵”?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大数据时代,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难逃“数据慧眼”。医保部门发现上述问题后,当天派出人员现场核实发现,73岁老人本为开展“无痛胃肠镜”,但医生在填写诊断时仅输入“无痛”二字,在下拉选项中误选“无痛取卵”。
稍有常识的人应该清楚,高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竭、子宫环境恶化,其自然生育能力基本丧失,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成功率也非常低,原因是,其子宫血流、内膜厚度等指标通常无法满足需求。但某医院却出现了一个笑话:73岁老人被诊断“无痛取卵”。
这无疑违背了医学常识,作为医生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犯这种低级错误,主要原因还是工作马虎、不负责任,没有完整输入“无痛胃肠镜”,而是过于相信系统推荐选项,误选“无痛取卵”。若不是医保部门发现问题、现场核实,这种“笑话”或引发更多问题。
譬如,一旦发生医患矛盾或者医疗纠纷,这种粗心引发的错误诊断,很可能成为医生失职失责的一个证据,既不利于维护医生权益,也不利于维护医院权益。医保部门的检查人员还指出,这是浪费监管资源。由此可见,医生一个“小失误”,或许会导致一些严重的结果。
与此相似的另一案例是,某医院为86岁老人开展“试管内受精”,相关医生犯了类似的错误。老人所患疾病原本为“肾功能衰竭”,由于首字母“SGNSJ”与“试管内受精”相同,医生在填写诊断时仅输入首字母,又未仔细查看下拉选项导致错误发生,也很荒唐。
众所周知,诊疗服务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权、生命权,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医疗纠纷,医务人员须严肃认真,不能有丝毫马虎。但无论上述两个案例还是此前报道的案例,如患者被误诊为“绝症”服药3个月、“CT报告单现脏话”等,都说明医疗系统低级错误不少。
这表明医保部门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可发现很多问题。除“高龄老人开展辅助生殖”外,还发现某名医生开具烟酰胺总金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余倍,某医生存在一分钟内为不同病人开具多份司美格鲁肽处方情况,进而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改一起。
虽说建立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主要是为了医保基金安全、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等问题,但从实践看,实际作用远大于当初设想,也对规范一般医疗行为有积极作用。即便发现、纠正医生的某些低级错误,也能防止这种低级错误变成长期笑话,损害医疗系统形象。
针对“高龄老人开展辅助生殖”,检查人员现场指出问题后,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完善数据校验机制,助力医务人员准确填写诊疗信息,向医保部门上传准确数据,避免浪费监管资源。这意味着建立高质量的医保数据,需要所有医生、医院、医保部门共同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