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要早上洗头

发布时间:2025-10-23 17:48  浏览量:3

在养生领域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老年人以及体虚怕冷、免疫力低人群尽量不要早上洗头,是真的吗?

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绝对,需要科学地看待。

总的来说,这个建议的核心是“避免在身体脆弱时受到冷刺激”,对于上述人群,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降低风险的建议。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

1、早晨的生理状态:人在刚睡醒时,身体的各项机能正处于“启动”阶段,体温、血压、心率都处于一个从低到高的上升期。血液循环速度相对较慢,身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较弱。

2、水温与温差问题:如果早上洗头用的是温水,但洗完后头部皮肤毛孔张开,一旦遇到室内外的冷空气(尤其在秋冬季节),头部血管会因冷刺激而迅速收缩。

对于血管弹性正常的人来说,这可以很快调节;但对于血管本身有问题的特殊人群,这种剧烈的“热胀冷缩”就可能引发风险。

3、头部的重要性:头部是人体血管和神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特别是颈动脉为大脑供血,对血压和血流量变化极为敏感。对头部的强冷刺激,会直接影响大脑的血管和血压。

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分析:

1、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患者:

风险最高。冷刺激导致头部血管急剧收缩,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升高,以对抗这种收缩,保证大脑供血。

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心脑血管的负担,可能诱发血压失控、脑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

建议:这类人群应严格避免在早晨用冷水洗头。如果必须在早上洗,务必确保:

使用温水,接近体温,37℃左右。洗完后立即用吹风机的热风彻底吹干头发和头皮,避免任何形式的自然风干或受凉。

最好将洗头时间调整到下午或晚上睡前1-2小时,此时身体状态更稳定。

2、老年人:

风险较高。老年人通常血管弹性变差,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很多人本身就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

他们对于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更弱,上述风险同样存在。此外,早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清晨高血压阶段),叠加冷刺激,风险加倍。

建议: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类似,应尽量避免早晨洗头。如果洗,必须做好保暖,快速弄干。

3、体虚怕冷、免疫力低人群:

风险在于加重体虚和引发感冒。这类人群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容易受风寒侵袭。早晨洗头后,头部受凉,寒气极易从开放的毛孔侵入体内,导致感冒、头痛、鼻炎发作等问题,也会让“怕冷”的症状更加严重。

建议:同样不建议在早晨洗头。选择在气温较高的下午洗头,并确保洗完后身体是温暖的,可以有效避免风寒侵袭。

结论与综合建议

“尽量不要”是合理的谨慎建议。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和老年人,这主要是一个安全警示,目的是为了避免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关键不在于“早上”,而在于“冷刺激”。如果你能做到在温暖的室内,用温水洗头,并立刻用吹风机彻底吹干,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上洗头的风险就被降到了很低。

更推荐的洗头时间:

下午1点至晚上9点:这是人体机能最活跃、对温度调节最好的时段,洗头风险最低。

晚上睡前1-2小时:同样可以,但要确保头发完全干透再睡觉,否则湿着头发睡觉也容易引发头痛、着凉和头皮问题。

总结:

这个说法有其医学道理,核心是规避“冷刺激”对脆弱人群心脑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冲击。对于上述人群,听从建议,改变洗头习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健康风险管理方式。对于健康的中青年人,只要注意保暖和及时吹干,早上洗头通常没有问题。

脑心健预适应训练

纯物理方法防治心脑血管病

这几年,随着百万减残工程的推进和适宜技术的推广,远隔缺血预适应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物理方法。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是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措施,简单易操作,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如肢体等)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激发机体内内源性抗缺血损伤保护机制,使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损伤的适应和耐受,提高其抗缺血损伤的能力,从而预防或减轻缺血性损伤。

单次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并不能对心脑血管起到保护作用,远隔缺血适应训练通过叠加效应和延迟激活发挥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每天坚持做缺血预适应训练,才能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效果。

脑心健-AI智能心脑健康主动防治,国家二类医疗器械,非药物纯物理治疗技术。产品具有AI多模态生理参数融合分析、未病预防、筛查预警、康复治疗、云数据健康评估全方位一体的心脑血管健康管理功能,通过手机微信查看及管理用户健康数据。

*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