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老人别总穿的太多!医生:冬季穿太厚,心脏血管扛不住

发布时间:2025-10-24 02:21  浏览量:3

一到冬天,老年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穿点,别冻着。”子女也总是催着爸妈加衣服,恨不得把他们裹成“粽子”。

但你可能没想到,衣服穿得太多、太厚,不仅不会更保暖,反倒可能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常识?明明是怕冷才多穿,怎么还穿出问题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医生常说,“保暖”不是“捂热”,更不是“闷热”。

要知道,冬天真正威胁中老年人的,往往不是冷,而是忽冷忽热血压波动出汗后受寒,这些才是心血管的“死对头”。

穿得太厚,反而成了“慢性杀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真相往往就藏在这些反直觉的生活习惯里。

不少老人冬天一出门,里三层外三层,羽绒服、保暖衣、毛衣、羊绒裤,甚至还裹着电热毯似的护腰。身体一动,心脏就要拼命加班。这不是夸张,而是现实。

从医学角度来说,穿得太厚会导致身体散热困难,体内热量积聚,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尤其是在活动量稍微增加时,比如爬几级楼梯、走快一点,心脏就得“超负荷”工作。

更糟糕的是,老年人本身心功能就减退,血管弹性差,这时候稍一刺激,就容易心悸、气短,甚至诱发心梗或脑卒中。

有时候,老人穿一身厚重衣服在暖气房里坐着,汗出了一身,结果开门一刮风,冷风一冲,血管骤然收缩,血压飙升。这种冷热交替,哪怕年轻人都可能承受不住,更别说老年人。

很多人冬天只注意保暖脚和头,却忽略了身体核心区的温度调节。医生接诊时常见一种情况:老人穿得很厚,脚是暖的,但脸通红、呼吸急促、血压高,翻一翻衣服,背心都湿透了。

这是典型的“热在里头出不来”。衣服太厚,身体热量散不出去,反而变成了“蒸桑拿”。特别是中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汗腺功能减弱,体内热量堆积后,不容易通过出汗调节。

内热上冲,血压就会飙升,心脏也跟着吃力。穿衣这事,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会穿”。比如衣物要透气,能调节体温,外厚内薄,随时增减。

尤其要避免穿得密不透风,像裹粽子一样把自己包住。

临床上,“捂热综合征”其实并不罕见,尤其在冬天。老人穿得太多,活动后出汗,汗液滞留在衣服里,结果一吹冷风,寒气直入体内,容易诱发感冒、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更严重的是,汗液中钠、钾等电解质大量流失,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

曾有老人冬天外出散步,穿着棉衣棉裤,走了不到半小时,突然晕倒,送医后诊断为“热应激+心衰”。

这类现象,其实在农村和城市老社区都不罕见。老人怕冷是本能,但怕得过头,就是“捂病”。在医生眼里,冬天穿衣讲究“会冷一点,但不会生病”,而不是“捂得像个炉子”

从生理角度来说,适当受点冷刺激,对老年人的身体反而是种锻炼。冷刺激可以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当然,这个“冷”不是让人冻感冒,而是不过度保暖,让身体有自我调节的空间

很多老人长期待在温暖室内,结果一出门就受不了冷风,体温调节能力退化,一冷就发抖、血压飙升。其实这跟“温室里长出来的花”一个道理,捂得太久,反倒更脆弱。

医生常提醒,老年人适度“耐寒训练”是有益的,比如冬天在阳光下散步,室内温度不要开得太高,穿衣讲究“多层、易脱、透气”,而不是一件到底。

其实,冬季穿衣最讲究“洋葱式穿法”——层层叠加、随时增减。内层贴身衣物要排汗透气,中间保温,外层防风防水。这样既能保暖,又能调节。

医生也发现,很多老人穿得厚,但穿得错。比如不透气的毛衣、紧绷的保暖裤、厚重的棉鞋,看起来暖和,实际上限制了血液循环,反而容易手脚发凉、气短胸闷。

更要命的是,有些老人穿着电热马甲、电热腰带,一开就是一整天。这些电器发热不均匀,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皮肤低温烫伤,甚至干扰心脏起搏器的运作。

这不是危言耸听,医院里每年都有这样的病例。

很多人以为,冬天老年人猝死,是因为太冷。其实在临床上,真正“冻死”的老人非常少,倒是“热出事”的不在少数。

特别是在寒潮来临、气温骤降的那几天,老人穿得过多、室内温度过高,血压波动大,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医生常说一句话:“人不是被冷死的,是被波动的血压搞垮的。

所以,冬天穿衣的核心不是“防冷”,而是“稳态”——稳定的体温、稳定的血压、稳定的心率。穿得太厚,反而破坏了这个平衡。

子女给老人添衣,是出于关心,但方式不对,反而适得其反。医生建议,冬季老年人穿衣要遵循几个原则:衣服能分层、能脱换、不紧绷、透气好。

比如推荐穿纯棉内衣、羊毛中层、羽绒外套,避免化纤材质。鞋子保暖但不能太紧,袜子要吸汗。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不要太热,也不要风口直吹。

饮食上也要调节,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食物,如西兰花、南瓜、山药、橙子等,有助于调节血压和增强免疫力。

适度锻炼不能少,哪怕在房间里活动活动手脚,也比一味坐着强。老人最怕“静中生病”,穿得厚厚坐着不动,反而容易血液黏稠,增加血栓风险。

说到底,穿衣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穿对”。太多的保暖,其实成了负担。医生见得多了,也说得多了:别再把“穿得多”当成“穿得对”的代名词了。

老年人穿衣要留有余地,让身体自己动一动、调一调。别把自己捂成一锅粥,身体不是暖壶,热了不会自己散。我们不怕冷风,不怕寒冬,就怕我们自己把自己“热坏了”。

参考文献:

[1]王玉芬,李丽.老年人冬季着装与心脑血管风险的关系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02):489-492.

[2]赵雪,陈建民.冬季保暖不当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24,22(04):556-559.

[3]鲁向阳.中老年人冬季穿衣误区与健康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0):76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