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影响力到育儿补贴:十五五规划的15个关键信号解读!

发布时间:2025-10-24 17:25  浏览量:3

作者 | 燕梳楼

大家都知道,这两天最高层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五五。有读者让我解读一下,我也不遑多让。

我认为,这次会议目标明确、节奏铿锵,不仅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摹画了路径,还为世界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那么,这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不仅有,而且关系很大,至少一半内容都涉及民生,涉及我们的钱袋子。具体来说,至少十五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首提"国际影响力"。

相比于十四五,十五五首次将提升“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写入规划,这标志着中国从地区大国向全球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性进程。

与十二五的国际合作、十三五的对外开放、十四五的参与全球治理相比,十五五规划展现出更为成熟的大国担当。这一转变背后,是中国智慧的主动作为,也是综合国力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信号:强调“两个斗争”。

与十四五相比,措辞更严肃。从“应对挑战”,到“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应对是中庸是守势,战和迎则是主动是攻势。从“发扬斗争精神”,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斗争将是主流。

“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意思就是我们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了四十年,现在实力不允许我们再低调了,以斗争求发展,则发展胜。

第三个信号:重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五年前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并未提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五年后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则再次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进报告,为什么?因为我们把“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写进了五年目标。

这意味着,无论外部如何围堵、内部如何转型,“发展优先”不会动摇;所有改革、安全、环保议题,都必须在“保持高质量的合理增长”前提下展开。对于资本市场,这是最大的宏观确定性。

第四个信号:首次提出“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

会议提出:“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要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俄乌冲突延宕、地缘裂痕加剧,外部风险输入概率陡升,“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正式写入文件,意味着与科技、军工等相关领域成为发展重点,彰显出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以及忘战必危的国安安全理念。

第五个信号:“共同富裕”具像化。

文件首次对“共同富裕”进行了量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什么水平?2.5万美元,现在多少?1.3万,目标接近翻一倍了。

这个目标足以振奋人心,意味着收入倍增+群体倍增,中等收入群体将4亿扩大到8亿;意味着中国将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市场”,全球资本、技术将继续“向东流动”。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第六个信号:科技创新从突围到领先。

规划中“科技”提及10次,“创新”出现8次,科技章节排序仅次于经济和现代化,凸显其战略优先地位。“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表述,彰显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决心。

特别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背后写满了这五年中美科技角力的血泪史。从“十四五”强调突破卡脖子,到如今升级为“科技自强自立”,意味着中国已经走出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星辰大海。

第七个信号:“反内卷”综合整治开启。

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中,有一段表述: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什么是卡点堵点?公报里没提,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直接破题: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

光伏、锂电、新能源车“新三样”在十四五期间狂飙突进,导致低端同质、价格踩踏。而十五五则把“反内卷”纳入顶层设计,通过行业标准、产能红线、环保硬约束、金融差异化,推动“优胜劣汰”。

第八个信号:首次写入育儿补贴。

面对总和生育率跌破1.1的严峻挑战,十五五明确“建立全国育儿补贴制度,逐步推开免费学前教育”。这标志着我国人口政策从控制到鼓励的根本性转变。不仅关乎人口结构优化,更是“投资于人”理念的具体实践。

这一制度创新体现了国家对每一个生命的珍视,对家庭发展的支持,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当然也意味我们的家庭养育成本,正式进入国家“报销”时代,生育意愿有望迎来拐点。

第九个信号:人均寿命提高至80岁。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公开承诺:过5年的努力,使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从现在的79岁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新期待。

这“1岁”背后,是公共卫生体系、基层医疗、慢病管理、养老服务的全面升级,更是“以健康为中心”发展观对GDP崇拜的历史性超越——寿命的刻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成色的终极标尺。

第十个信号:第一次提出“投资于人”。

首次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一理念革新将推动经济发展从物本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

这将成为理解未来五年发展思路的金钥匙。意味着国家将不再单纯依靠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而是将物质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有机结合。

第十一个信号: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十五五把“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清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土政策”,推动商品、服务、要素、资源在全国各省市自由流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社会物流成本再降1个百分点。

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空前,措施更为系统。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一个14亿人口、超大规模、单一规则的“超级大市场”,足以应对外部需求萎缩形成的强大对冲。

第十二个信号:房地产正式退出“C位”。

十五五房地产仅提到1次,而且还是与“高质量发展”绑定在一起的。首次提出“人地房钱”四维动态匹配,以人口定需求、以需求定供地、以销售定融资。现房销售、租购并举、保障房封闭运行、预售资金保险制度全面推开。

这标志着土地金融时代的终结,意味着房地产不再被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而是以“民生型制造业”的定位,被正式边缘化,让位于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

第十三个信号:首提“航天强国”。

"建设航天强国"首次作为独立目标写入五年规划,与“交通强国”共同构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支柱。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将推动中国航天科技整体进步,更将培育太空经济新业态。

2027年空间站完成二期扩建,月球南极科研站基本建成,火星采样返回成功实施,商业航天占全球发射比重突破30%。这意味着中国航天正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空天经济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第十四个信号:强调制造业“压舱石”作用。

文件再度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并置于十二项重点任务之首。这标示着,再工业化、数字工厂、绿色车间将取代“去工业化”成为政策鼓励方向,先进制造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

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五年将迎来第二次产业大转型,从第一次转型的资源配置优化,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体系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这将夯实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十五个信号:统一大业提上日程。

十四五的表述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而十五五则调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从一句话改为两句话,从推进改为既推动又推进,节奏明显加快了。

闽台融合示范区、厦金共同生活圈已经开始试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正向金门马祖通连,台胞居住证与大陆身份证享受同等待遇,这意味着经济上的“统一”已经先走一步。

规划通篇体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强调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这一转变标志中国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中国不仅可以向世界输出高铁、光伏、电商等硬产品,还能输出“五年规划+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治理范式,用确定性的“中国方案”为全球繁荣稳定提供澎湃动力。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完全可以说,十五五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五到十年的"施工图",更是世界在不确定海洋里的“稳定锚”,更是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新坐标。

对内,收入倍增、育儿补贴、寿命延长、统一大市场,让14亿人看见共同富裕的具象未来;对外,更开放更先进也更强大,展现出一个民族复兴的大国图腾。

当这十五个信号从纸面落到地面,我们终将见证强大的中国,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中喷薄而出!

接下来的五年,我们将共同参与和见证,一个东方大国的华丽转身!